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内陆发展渔业,小打小闹还行,做大做强谈何容易!
淄博市渔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先天不足”,既不具备沿海优势,境内淡水水域和渔业资源又不丰富。淄博又是一个“组团式”城市,区县间相距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有城市化发达的中心城区及次中心城区,有山区、平原,也有丘陵和平原共存的区县,虽然水库、河流不少,但以中小型水库和支流居多,库容、河道常年流量分布不均且悬殊较大。
从淄博市传统渔业发展来看,多年沿袭“四大家鱼”为主的养殖结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规模小、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缺乏品牌优势,与大规模、大产业、大市场相去甚远,渔业行业整体实力不强,养殖户大多各自为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淄博市水产养殖面积仅有8.2万亩,规模和产量在农业中均占比较小,在全省位次落后。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多年来渔业投入少,基础设施老化简陋;渔业科技支撑不足,县乡渔技推广势单力薄;重养殖轻市场问题严重,产销脱节现象突出。
振兴淄博渔业的出路何在?
“近年来,在市水利与渔业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淄博市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渔业内升动力不断增强,现代渔业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市水产管理处处长张罡谈了这样的理念,在我们这样一个内陆城市发展渔业,首先要打破内陆发展渔业的传统思维定式,树立生态、品牌、高效的现代渔业理念。在发展模式上,不能简单地效仿沿海地区,更不能与其拼规模和总量,应该紧扣区域实际,科学统筹规划,扬长避短,打好自身的优势仗,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凭特色取胜,靠品牌兴渔。同时,区域内也不搞“一刀切”。
思路决定出路,实为硬道理。
淄博市现代渔业按照“发展、实干、项目建设”工作导向,大力实施渔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外向化、科技化、产业化“六化”战略,推进现代渔业“1115”工程,打造“五大渔业经济区”,以项目建设承载现代渔业发展,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现代渔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在沿黄县建设池塘精养区,北部平原建设设施渔业生产区,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创建休闲观光渔业区,中部丘陵地区壮大优质渔业养殖区,南部山区创建生态渔业基地,构筑起现代渔业的五大特色板块。同时,着力构建完善的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渔政执法体系、渔业科技服务体系和独具特色的渔文化体系,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渔业,培育独具地方特色的现代渔业品牌。
力举实招推进现代渔业发展,独具特色的淄博内陆渔业风生水起、扬帆起航。
创新思维引领——摒弃等、靠、要和因循守旧的思想,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科学谋划思路举措,将渔业做大做强,增强持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品牌培育促进——大力实施渔业品牌战略,靠品牌稳定、开辟、拓展市场,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推广应用前景好、产业带动作用大的水产良种,打造渔业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开展优质鱼基地评定、市场推介和渔业产销对接,促进渔业产品增值。
市场营销助推——落实有针对性的举措,在渔业合作组织建设上求突破,改变养殖户“闭门养鱼”的习惯,“抱团”营销,靠规模和质量赢得市场、增加效益;创新水产品交易平台,由政府搭台,企业和养殖户唱戏,建立从鱼种培育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多赢、共同发展。
项目建设承载——用心谋划、科学实施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渔业基础工程。组织实施以“渔业进城”为重点的城乡水系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推进渔业进城;搞好淄河鲶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高起点建设高青县标准池塘现代渔业园区和千乘湖休闲渔业园区项目;积极组织实施“稻田养蟹(鱼)”、“鱼藕混养”、“立体生态养殖”“农村庭院设施养鱼”四大渔业工程,搭建规模大、标准高、示范带动力强的现代渔业发展基本框架。
执法管理保障——深入开展渔业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渔业违法行为;建立和实施水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市场公示和水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全面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政策支持推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的意见》,进一步研究制定出台扶持渔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强化对现代渔业的政策支持,重点对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渔业资源修复、优质鱼标准化基地、水产品质量监管、渔政执法等加大扶持力度。
淄博,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区域特色的现代渔业发展之路。
回首2012,淄博现代渔业扬帆起航,呈现良好开局。
放眼2013,淄博现代渔业巨笔如橼,大写精彩华章。
新闻推荐
...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