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淄博日报社网络中心副主任、淄博新闻网副总编辑。从事新闻工作10年中,连续7年被评为全市外宣优秀通讯员;2009年在十一届全运会宣传中被省委宣传部荣记三等功;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宣传报道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全市青年岗位能手;2010年被评为全市网络宣传先进工作者;多次被报社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几年来共获得国家、省、市级新闻奖30余项。
王玉华,淄博日报总编室副主任。从事新闻工作15年来,一直在总编室担任编辑和采访工作。多年来,刻苦钻研新闻业务、始终奋战在新闻第一线,凭着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娴熟的业务技能,独立完成和积极参与了“淄博边缘行”、“淄博人文地理纪行”、“走进长三角”、“党报记者走基层”等许多重大活动的策划和采访报道工作,多次在国家、省、市级评选中获奖,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营造淄博市良好的经济文化建设舆论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翔飞,淄博声屏报社会部主任。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圆满完成了很多重要新闻的报道任务和重点版面的编排制作。共编辑版面3000多个,编辑采写稿件200多万字,发表了新闻稿件近200篇,有30余件作品获奖,其中《斯琴高娃:用生命演戏》等10余件作品获国家级奖,《荧屏谍战何时休》等4件作品获省级政府奖,5件作品获市级奖,发表论文8篇。曾获第六届“淄博市十佳编辑(记者)”提名。
司玉忠,临淄区广播电视局总编辑、副局长。自1992年至今从事新闻宣传已有20多年,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淄博电视台、淄博人民广播电台优秀通讯员,并有多篇作品获得省市级奖励。自主管新闻宣传工作以来,外宣连续多年获得省、市台集体记者一等奖;媒体活动高端策划,临淄电视歌手大赛、记者节庆祝晚会、红歌演唱会、全区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等,都在全区引起强烈反响。
伊茂林,淄博晚报政治经济新闻中心副主任、山东省网络文化办公室核心评论员。1999年7月,山东大学毕业后到淄博晚报社工作,从事新闻采编14年来,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三贴近”原则,在稿件采写、版面设计、新闻策划等方面,得到了比较全面的锻炼。累计刊发各类稿件80余万字,先后有60余件作品获得全国、全省各类新闻奖。著有《屏前夜弹》《淄博名门望族》《淄博百年学人》等。
刘炳友,淄博日报摄影新闻部副主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20年来,始终奔走在新闻采访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记者的敏锐眼光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关注民生,采写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新闻稿件,拍摄了大量优秀的新闻图片。多年来,有上百篇文字稿件和图片稿件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采用,数十篇稿件获得省级以上各类专业评比奖项。
刘淼,淄博日报区县新闻部副主任。从事新闻工作17年,扎根基层担任驻区县记者8年,获省及以上新闻奖项30余个,获第六届十佳编辑记者提名。17年来,恪守出手必精品原则,作品《家家入股共享平安》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三等奖,《20个会议打包开》等获山东省新闻奖,参与市委党校理论课题研究,撰稿的结题报告《沂蒙山飞出的金凤凰》在《求是》发表,在《光明日报》等发表20余篇外宣稿件。
孙春燕,淄博声屏报社采编部主任。从事新闻工作12年,编辑各类版面3200余个,采写稿件500余篇,获得全国城市报奖项5件,省级奖项21件,市级奖项15件,近三年来,《守住娱乐道德底线》等3篇稿件获山东新闻奖一等奖;《<建党伟业>带来红色撼》等3篇稿件获山东省报刊奖一等奖。2009-2012年,策划组织了“手拉手捐资助学大型公益活动”。2008-2013年连续六年,组织了全市影响力最大的少儿书画大赛。
孙荣娟,淄博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山东省新闻名专栏《大众传呼》节目主创、主播。第六届淄博市十佳编辑(记者)提名奖,淄博广电总台第四届首席编辑。有多篇作品在全国、省、市新闻评奖中获奖。创办的舆论监督类新闻节目《大众传呼》充分履行新闻舆论监督职责,通过监督报道帮助听众成功维权挽回经济损失的例子举不胜举。组织“爱让生命延续”大型公益活动,为癌症患者丛丛、吴琼募集捐款50多万元。
曲克水,淄川电视台副台长兼时政新闻部主任。从事新闻采编21年,连续12年每年在中央台发片15条以上,《山东新闻联播》发片40多条,为淄川区广播电视局连续12年获省市新闻宣传一等奖做出主要贡献;16次评为全市优秀通讯员,37件作品获得全国、省、市新闻奖,在全国级刊物发表业务论文3篇;积极践行“走转改”,带领科室获得2012年度“山东省青年文明号”。
毕红梅,淄博日报文化记者。从事新闻工作13年,精心策划参与了“千年淄博窑”大型寻访等大型采访活动。多年来,采写的稿件《一个民营剧团的生存报告》,编辑的《淄博日报·新周末》已成为淄博日报的品牌栏目。先后获省市及国家级奖项37个。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全市对外宣传优秀通讯员称号;被淄博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旅游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毕研华,淄博日报总编室副主任。从事新闻宣传工作21年,撰写的反映伤残军人朱彦夫的长篇通讯《人生的强者奉献的楷模》获得山东青年新闻奖二等奖,消息《学生课本一循环每年节约十万元》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参与策划并参加了“青藏铁路开通”、“淄博人文地理纪行”、“淄博边缘行”、“踏春风走基层”等重大新闻采访活动。所编排的报纸版面形式新颖、视觉冲击力强,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奖。
张卫鑫,高青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部主任。投身新闻事业15年,一直“奔波”在新闻一线,工作中善于捕捉细节,通过有人情味的新闻故事反映社会热点;也善于动脑子,在会议中挖掘视角独特的新闻。作为区县台基层记者,他在省、市电视台累计发稿近千条,《与国同喜》《初中进程少年宫下乡》等多幅作品在省、市电视新闻类评奖中获奖,被评为省、市电视台优秀通讯员,被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
张东,淄博电视台新闻频道总监助理,《淄博新闻》栏目制片人。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8年,有30余篇新闻作品在省、市评比中获奖,6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创作的新闻评论《经营城市》获得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和山东省精品工程奖,本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国家级正式出版论文集上发表作品2篇。策划组织了“淄博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晚会”等多项大型电视活动。
张庆云,男,42岁,现为淄博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兼教育部主任,电视新闻杂志《新视窗》总制片人、主播。20年来,他组织发起了一些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公益活动“走近母亲河”、“热心大妈”等,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获得“淄博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淄博市环保十大杰出人物”、“淄博市无偿献血形象大使”等荣誉称号,2013年度荣立全省广电系统三等功。
张鹰翔,淄博交通文艺广播100帮办热线3158100负责人,《大伟热线》记者。从事新闻工作16年,获得国家、省级作品奖项30多个,其中《幸福是什么》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一等奖、《一张罚单的苦恼》、《周村克隆出租车调查》获三奖,《大伟热线》两次获年山东广播影视节目奖十佳栏目奖,100帮办热线上半年为市民找回走失老人30多人,找回市民丢失物品价值300多万元,为市民解决实际问题2万多件。
李可孝,淄博日报总编室副主任,主任记者。屡出精品力作,《村民上访为村官加薪》等50余篇作品获国家、省、市新闻奖。担当媒体责任,创立淄博市首届“邻居节”。挖掘爱心品牌“顺意”,并发起“顺意志愿者”社团组织。擅长新闻策划,推出“捐建西藏昂仁晚报希望小学”、“香港回归十周年”等十余项大型公益活动,其中“雷锋班历任班长走进淄博”被中国记协推介,新华社刊发内参。
李彦,淄博电台新闻频道记者。在18年的记者生涯里,她以独到的视角报道社会热点,重点报道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环保问题;积极宣传时代楷模,向社会传达正能量;以“平民视角”采写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新闻,采访报道了大量有价值有分量的力作,并把采访到的正能量及时传送给中央及省级媒体,为社会和谐、宣传淄博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她所采写的多篇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
李春燕,淄博电台私家车广播副总监。从事新闻工作20年,新闻专题《遭遇假币》等50余篇作品在全国及省市评奖中获奖。获得全国首届城市十佳主持人、全国第五届百优广播主持人、第五届淄博市十佳编辑记者提名奖、淄博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打造出了FM106.7私家车广播快节奏、多变化的整体频率特色。成功打造的《笑谈江湖》《小鬼当家》《消费面对面》等一批优秀节目已经深入人心。
李海东,淄博电视台国际部副主任,《我们的城市》制片人。编导的《开国大将》《魅力淄博》《“图”解蒲松龄》等作品获得省以上大奖并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主创的《齐都蹴鞠》《琉光璃彩》等在央视《探索发现》《国宝档案》等播出。担任编导和制片人的《淄博思考》成为淄博电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担任具体负责人的山东省第二十二届运动会LED大屏项目被认为是该届省运会的经典。
杜燕侠,淄博日报经济二部主任。从事新闻工作21年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采编工作中,敬业精神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从业以来先后有80余篇新闻作品和业务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在重大题材的策划方面,也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如发起组织了共建晚报林、走近“三农”话增收、设立儿童重大疾病爱心基金捐助等活动,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和对社会热点的热切关注。
沙红翠,淄博晚报记者。采写的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以及省市新闻作品奖,代表作有《侧弯少年北京圆梦》《17本<民情日记>14年民生坚守》《300天养父让“面团女儿”站起来!》等。因参与汶川大地震的现场救援和采访,荣立山东省抗震救灾三等功,被评为山东省抗震救灾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因多次策划公益活动,尤其是成功策划了淄博市文明品牌——顺意志愿者,被评为2008年度“感动淄博”人物。
苏利民,淄博晚报编辑出版中心副主任。从事新闻工作15年间,撰写散文、通讯、评论数百万字,大量作品被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网站转载,参与采写编辑的稿件版面20余次在全国省市新闻大赛中获奖。她参与了本市多项大型活动报道及淄博晚报几乎所有重大活动策划的统筹实施。带领的团队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集体,受到省委宣传部表彰,2009年被市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
陈立忠,博山区广播电视局电台台长。从事新闻宣传工作28年。策划的《行风热线》《镇办连线》等重点栏目广受群众关注,谈话类节目《行风热线》《生活与法》获山东省广播社教“十佳栏目”奖。采制的《焦波和俺爹俺娘的故事》《父子书记一脉相承》分获山东省县市区广播电视作品一等奖、二等奖。《飞翔的梦》在全省地方电视台优秀作品评选中获一等奖。被评为“全省优秀播音员奖”和淄博市第三届十佳播音员。
陈强,淄博电视台体育部副主任,《美食淄博》栏目制片人。1998年开始从事体育新闻宣传工作,先后十几次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体育赛事的报道,共有30多部作品在国家、省级获奖。《美食淄博》是“2012全国十大创新电视栏目”“山东省十佳栏目”,倾心打造的“王大明白”成为淄博家喻户晓的明星,收视率名列全台自办栏目前列。
姜洪伟,淄博电视台生活部副主任兼《生活法眼》栏目执行制片人。连续8年策划组织“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现场直播。“调查注水肉”、“食品添加剂”等系列报道在社会上都有很大反响。《生活法眼》栏目也相继获得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调查60强、全国电视栏目十强、省十佳栏目、山东省名专栏等荣誉称号。一百多件作品分别在中央、省、市获奖。
耿旻斐,淄博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其编辑的《1143早新闻》《市民声音》被评为省十佳新闻栏目。《化蛹成蝶振翅飞》等近30篇作品获得山东新闻奖。连年被评为省、市优秀通讯员,多次参加淄博市与中央台、山东台合作的大型直播节目。在《直播中国——走进淄博》、《全国两会直通车》等节目中,其采编工作获得上级媒体好评,为宣传淄博做出了积极贡献。
贾兴宝,沂源广播电视局电台新闻部主任。先后在中央台发稿50多篇,在省电台发稿400多篇,《沂源有机苹果勇闯三关走向世界大舞台》等多篇作品荣获省级新闻一等奖。带领沂源电台连续4年夺取省电台对上发稿全省区县台第一名,沂源电台连续27年夺得省台集体记者一等奖。连年被省电台、市电台评为模范通讯员一等奖,连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
黄晋,淄博电视台新闻频道副总监兼纪录片创作室主任,《今晚18点》总制片人,淄博市广播电视总台(局)首席编辑。被市政府记三等功一次,荣获全市宣传报道先进个人、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淄博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今晚18点》荣获“中国电视新闻类十大创新栏目”奖、山东省影视大奖电视新闻“十佳栏目”奖;策划了“大美淄博”、“我们的村庄”等大型采访活动。
董振霞,淄博晚报新闻部主任。参与策划采写青藏铁路通车、嫦娥飞天、香港回归等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报道。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北川一个多月,出版《我在北川》,该书获当年全国优秀图书奖。2008年底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淄博市抗震救灾模范,2011年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策划组织“援建环卫爱心休息房”大型公益行动,该工程成为淄博市享誉全国的文明品牌。为进一步调动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树立全市新闻工作者新的典型和标兵,促进淄博市新闻战线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提高全市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市新闻学会联合开展了“齐商银行杯”第七届“淄博市十佳编辑(记者)”的评选活动。经过各单位推荐及资格审查,确定了30位候选人。现将候选人事迹进行展示。公示日期为2013年10月24日—11月2日。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来信请寄: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科,联系电话:3182864。同时,为保证评选的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提高和扩大社会的参与程度,本次评选专门设立了短信投票和网络投票。社会各界可编辑候选人序号(如为1号投票,请编辑短信5201)发送短信至1062778858或登录淄博新闻网(www.zbnews.net)进行投票。候选人得票情况将作为最后评定“十佳”的重要参考依据。
新闻推荐
...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