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校长在合校后首次升旗仪式上领誓
王敏勤教授来校指导
春天送你一首诗
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高三教师在研究备考策略
外籍教师与学校教师亲切交流
学雷锋志愿者宣誓
2012年7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在高青教育发展的大棋局上铿然“落子”:高青一中、二中合并,组建新的山东省高青一中。一个全新的高青一中,自此迈上了“二次创业”、打造“百年名校”的新征程。
两年,在高青一中建校63年的发展长河中只是涓涓细流,而恰恰就是这700多天的嬗变,将高青一中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2013年合并后的第一年高考实现大突破,文化课一批本科上线增幅47%,二批本科上线增幅48%,各项指标增长幅度位列全市前茅;理科学生付瑞柳脱颖而出,被清华大学录取。2014年高考更是取得了骄人成绩:文科学生陈文杰取得673分的高分,理科学生张琰取得683分;文理本科一批上线人数比去年增长20%;两名招飞考生体检和高考分数均过关,可望实现翱翔蓝天的飞行员梦想……两年间,高青一中用自己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全市融合最好、发展最快的高中之一”的评价。
学校校长刘勇说:“在融合中实现‘1+1’大于\‘1’的效益,依靠的是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的引领、制度的重新修订完善和精细化的管理、一流师资队伍和高效课堂的打造等,唯有这样,学校才能办成让教师舒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社会满意的优质特色高中。
和谐融合同舟共济
两校合并后师生如何和谐相处是学校面临的首要课题。合并后的高青一中从创建和谐校园的高度出发,创新思路,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努力做到“两校合并,和谐相处”。
校行政耐心细致地做好合并后教师的思想工作,对待全体教职工一视同仁,思想上尊重,服务上超前,努力创设一个团结和谐的学校大环境。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途径,让大家迅速融入高青一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全体行政人员努力做到有博大的胸怀,给人天高地阔的世界;有民主意识,给人以平等自由的氛围;有进取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目标;有朋友情谊,给人以兄弟姐妹般的关爱。
学校实现融合,必须能以新的旗帜和办学理念作引领。为此,学校提出了“创百年名校、铸一中辉煌”的口号,确立了“明德力行、励学成器”的校训。“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学校遵循的道德培育准则,意在提升主体内在的素质、操行和境界。对学生而言,“明德”为成人之本,对教师而言,“明德”为教学之本。“力行”语出《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倡导德端行正,善学强技,学以致用,以行验学,以行促学,以身践行,知行合一,以使人生在不懈追求中走向卓越。“励学”即发奋学习,语出清学者梁章钜《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体现的是师生追求道德、学问、胸怀广阔、意志刚强的品质和决心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理想。成器出自《旧唐书·韩弘传》:“降神挺材,积厚成器,中蕴深闳之量,外标严重之姿。”意在激励全校师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厚积薄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在人才的实用上,学校提出了“原来成绩为零,不看出身看业绩”的人才使用观,对待原两校的教职工,努力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继续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以制度来规范和激励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行了分教学部管理体制,两个教学部干部配备平等,教师配备均衡,学生分配均衡,教学部从教师聘任、学生管理、常规落实、德育工作、安全教育等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同时也给予部分经费自主权,以形成合作竞争的格局。实行学校、教学部、年级组、学科教研室和学校、处室、年级组、班主任等的条线负责制,进一步明晰教学部、级部、处室的职责和权限,完善工作规则,按规则办事,提高效率。建立健全教职工岗位职责,强化各条线负责人的职责权利。组织好各级阶段质量检测,及时组织各层面的质量分析、问题查摆、制定措施,及时召开班、级协调会,群策群力,提高学生成绩。实行统一的分层负责、逐级包干的捆绑式考核办法,落实教学绩效与评优、晋级、奖励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执行力考核评价力度,召开学校教代会,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不断修订对干部、教师“德、能、勤、绩、廉”的量化考核标准,形成校级干部、中层干部、一般教职工认可的评价标准。实施班主任聘任制下的“教师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制”,学校在自愿申请下择优聘用班主任,班主任与任科教师实行双向选择。学校对各个岗位进行定编、定员,完善和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一岗一薪、易岗易薪和绩效工资制,把教师的工作业绩和个人工资收入挂钩。
如今,两校教师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谐共处,优势互补,已成为亲密无间、同舟共济的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学校发展而竭尽全力。
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短短两年时间,高青一中就培养了一个励精图治的学习型教师团队,一个爱岗敬业的奉献型教师群体,为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稳固的根基。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良、能打硬仗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工程。为激励更多的教师争先创优,学校对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市县名师、学科带头人实行“两提一加”,即提高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加强责任。实施名师、青蓝、再教育等工程,开展电子白板课比赛、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搭台子、铺路子,以铸造“师魂”为根本,以锤炼“师能”为关键,全力打造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平台。让每位教师都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让每位教师都得到发展的机会,让每位教师都有获取成功的欲望。
为了使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广阔的视野,避免坐井观天,该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学科的佼佼者。学校聘请了天津教科所和谐教育专家王敏勤教授作为学校的教育顾问、名誉校长;聘请资深专家、教师来校讲课,承接市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组织部分教师先后到天津静海中学、天津一中等考察学习。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为青年教师聘请了市、县资深教师作为导师,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师徒相互听课、夯实基本功,共同探讨高效教学模式,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为了学生,我们愿意付出我们的所有。”这是高青一中教职工常挂在嘴边的话。亲切温馨的话语,透露出的是教师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为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学校在2013年12月23日至2014年1月22日期间,集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月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优、业务能力强和社会形象好的教师队伍。刘同伟、付岩江等20余位教师分别获得市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孙红峰、孙欣、张晓三位老师在全市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淄博市参加了省优质课比赛;马莲花老师在天津参加的“和谐杯”说课大赛中获一等奖;刘洪亮、李莉等十位教师被表彰为高青县十大教育杰出人才,并获得高青县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成为一中每一位教师的永恒追求。
高青一中注重培养和选拔中青年干部,努力打造一支懂学校管理、精通教学业务的学者型、研究性干部队伍。学校实行行政干部竞争上岗、挂牌值班制度。要求全体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努力掌握新的理论,通过经常学习新知识,开阔工作眼界,创新工作方法,真正使自己的业务技能上一个新档次、工作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欣喜地看到,一支基础扎实、敬业爱生、治学严谨、经验丰富、结构合理、蓬勃向上、让家长放心的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正在高青一中成长、发展。优良的教师业务水平不仅支撑着学校今天的发展,也为实现“百年名校”的目标,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的教育在课堂,改革课堂教学,不能坐而论道,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才能出成果。高青一中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道路上精于实践、反复探索,“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一中的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2010年11月12日,淄博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在高青一中举行,校长刘勇作了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介绍,一中学子的自信风姿、高效开放的课堂赢得了与会领导、专家、教师的一致肯定,在全市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
“高效教学”蕴藏于细节之中,蕴涵于课堂之中。高青一中详细制定了高效课堂的标准,即明确的教学重点、鲜明的难点突破、明确的主体意识、体现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习氛围浓郁、教学语言有吸引力、知识与能力携手、教学进程波浪发展等。同时,老师们始终把“只讲不练一张皮、只练不评一潭泥、有讲有练有批有评才高效”的名言记在心头,把导与练的有机结合贯穿于教与学的始终。
为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学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深化高效课堂新模式推进活动”。按照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启发式的要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三维目标,制定了《高青一中深化高效课堂推进评价标准》,同时严明工作纪律,制定了奖惩方案,成立了评委会,确定了每周一、周五上午为讲课日,每周分教学部安排5至6名教师讲课,由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全程辅导,努力使90%以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得灵活、学得轻松、当堂训练、当堂落实”的目标。
为加强备课环节,学校实行了中层干部承包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并委派得力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和年级备课组长。学校统一各年级、各层次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案,统一课件,不仅实现了同学科教师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通用、失误同戒,而且开拓出了一条“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修改”的集体备课新路子。
一中采取“小步快走”的方式,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让学生来当“老师”,和教师一起备课、讲课,经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表达应用”的学习全过程。各班成立学生学习小组,“一帮一”、“兵教兵”,要求学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人人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该校还加强了对学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环节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三先三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作答的学习习惯,形成“课前自觉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对待考试”的良好学风。学生学会学习后,迸发出了强大的力量,不仅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同学之间能够默契地合作,真诚地分享。
为促进高校课堂的建设,经王敏勤教授介绍,学校与天津静海一中、德州庆云一中、冠县一中共同探讨“相同的课题、不同的演绎”的课堂教学模式,联合开展“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与天津静海一中签订了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双方就合作互访等问题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互相提供教学资源,促进双方教育教学共同发展。
“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课。”对一中教师而言,是一句誓言,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责任!置身于该校的治学氛围之中,不禁让人深深地感受到那种深入灵魂的“高效”情结。课堂教学中,高青一中注重让优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更注重后进生的“消化吸收”,这样既可突出尖子生的培养,又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即可突出教师个人单科成绩的评估,又能保证全班各科成绩的齐头并进。同时,设立“学习标兵”、“学习积极分子”和“学习进步星”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表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课堂”是教师送给学生最珍贵的礼物,它使广大学生养成了好学习、爱钻研的良好习惯。
高青一中全力打造高效课堂,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也连年提高,被市教育局表彰为高中教学工作贡献奖学校。
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在所有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好样的;在高青一中全体教师心中,所有的学生都是最棒的。无论哪一个学生,不管天赋高低,老师们都能找到他最闪光的地方。在学校的“明星榜”上,一张张照片记载了学生们成长中的快乐,折射出同学们对母校的坚定信心和对未来的无限期望。许多来学校看孩子的家长高兴地说:“学校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让孩子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把孩子放在一中我们放心。”
“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学习”是高青一中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最好”是全校上下形成的一致共识。短短的两年时间,高青一中严格规范学生管理,使全体学生逐渐认同了“诚朴、友爱、勤学、向上”的校风和“勤奋、刻苦、善思、求精”的学风,并进一步内化为自觉行动。
针对中学生心理的复杂性、叛逆性等诸多特点,高青一中构建了科学、严密的管理育人体系,实行了校长室——教学部、处室——年级——班主任,政教处——班主任——学生,年级组——班主任——学生,处室——职员——学生四级纵横联系的网络管理模式,保证了学生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一中注重发挥校园文化这一隐性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坚持“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和平安校园”五园同创战略,建设了“学校无闲处、处处皆育人”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在校园文化的环境里获得陶冶和激励。崇尚“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校本课程设置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建立家长、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体系,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展“校友课程”建设。4月20日,优秀校友、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博士后张刚先生从大洋彼岸回到母校进行访问,并对学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10月31日,杰出校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河南省总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刘生辉将军回母校访问为母校捐赠了《慧海良言》等部分优秀书籍,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对学生作了生动的励志成长报告。学校“扳倒井”励志奖学金、刘洋爱心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习进步奖等的发放,激励了同学们比学赶帮的热潮。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同学们展示风采、表达自信的舞台。当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氛围,成为一种传统,一所学校也就有了灵魂。学校抓住各种节日、纪念日,遵循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举办“春天送你一首诗”校园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开展演讲会、辩论会、书法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让学生围绕“学好本领、实现中国梦”这一理想而努力。“我自信,我成功,我幸福,我快乐”,在高青一中的舞台上,孩子们表现才能,展示个性,充分享受到成功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愉悦。
该校引领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人人有才、科学开发、人人成才”的学生观,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积极为学生创建一个适合自己成长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013年12月11日,学校高二(12)班学生贾璐宇在上学的路上,积极救护一位被车辆撞伤的路人。学校授予他“见义勇为优秀学生”并推荐他为“高青县道德模范”候选人。郭明义爱心团队胡立海79分队在得知贾璐宇助人为乐的事迹后,也专程来到学校,将一面印有“当代雷锋人·传递正能量”的锦旗送到学校。近年来,学校有162名学生受到省市表彰奖励,学校陈文杰同学被推荐评选为2014年山东省优秀学生,张昭等54名学生被评为省、市、县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冯帆等107名同学在各类学科竞赛、征文比赛中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赢得社会、家长广泛赞誉。
合校两年闯新路,欲栽大树柱长天。承载63年积淀的优良传统,以“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高青一中正朝着百年名校的目标笃志前行。
新闻推荐
...
高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