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高青新闻 > 正文

好村风结出幸福“茧” □本报记者 潘卫平 通讯员 刘珊珊

来源:淄博日报 2014-06-15 05:53   https://www.yybnet.net/

蚕种13张,一张收获蚕茧90斤,按市场收购价24元/斤计算,仅春茧一季就收入3万元。6月11日,高青县河沟孙村被称作“蚕王”的孙玉桥向笔者展示他的收入账单。

“我能靠养蚕吃饭全仗着村里的村风好。”养蚕和村风,风牛马不相及的事,老孙为啥将它俩联系到一起。

孙玉桥,52岁,村里的养蚕“元老”。1990年,他承包了3亩地养蚕,当时村里没人养蚕,他这个“元老”当得提心吊胆。“蚕爱干净,最怕农药。村里种粮、种菜的人多,要是谁不小心打完药进到蚕棚里,蚕就会生病。要是有人故意下药,蚕肯定都活不了。”掐指算来,孙玉桥已经养蚕24年,让他担心的事一次也没发生。

河沟孙村妇女主任李桂花回忆,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村里就制定了被村民称作“小宪法”的村规民约。村委会将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管换届后谁当村干部,必须履行村规民约。河沟村群众说,他们的村规民约是“铁”的。村里有一本记录违反村规民约案例的记录簿,所有违反村规民约的事情都会被记录在册。村委会还把村民执行村规民约情况列入评选四德榜上榜的必备条件,一旦违反一票否决。

看着孙玉桥养蚕挣钱,村里不但没人眼红,反而都格外照顾,就连路过他家的蚕棚都格外小心。在村里人的呵护下,孙玉桥的蚕越养越好,还带动起村民养蚕致富。现在河沟孙村可以说家家养蚕,户户植桑,桑树种植面积400余亩,全村95户人,72户养蚕,河沟孙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蚕专业村。河沟孙村还带动起周边黄河大堰上的几个村,植桑养蚕区域面积达300余亩。2013年,高青被评为中国蚕桑之乡,高青桑椹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

近几年,随着养蚕规模的扩大,蚕粪堆放又成了个大问题。2009年“禁止蚕粪乱堆乱放,将蚕粪集中存放,实行统一消毒”的新条款被加进了村规民约中,村民还签订了责任状。如今,村民不仅有了集中存放蚕粪进行消毒的意识,孙玉桥等人还联系到了一家收购蚕沙(蚕粪)的公司,通过卖蚕粪又能收获一笔意外之财!

新闻推荐

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调研检查组来淄博市检查指导工作

...

高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好村风结出幸福“茧” □本报记者 潘卫平 通讯员 刘珊珊)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