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青县在实施***中,充分发挥“抓党建促扶贫”作用,利用各级党组织优势,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扶贫攻坚发起冲锋,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为抓手的党建扶贫模式,推进党的建设和扶贫攻坚深度融合,真正让党建红利惠及民生,引领全县贫困村、贫困村群众同奔小康。
村社合一村民变股民
富不富,看支部。该县坚持将各个贫困村党支部作为扶贫攻坚战中的主攻手,利用举办全县村主职干部培训班这一有利时机,组织各村主职干部实地参观学习“村社共建”模范村发展经验,引导各村村“两委”立足区位、资源、民意等村情实际,以村“两委”为班底成立种植、养殖、农机等类型合作社,建立村集体产业,采取合作社+劳务、合作社+股份等运行模式,在解决农户组织化程度低、收入单一、致富门路匮乏问题的同时,实现村集体有钱办事,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以高青县木李镇茹窑村为例,该村原是木李镇东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以村“两委”为班底,成立了兴茹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全村350亩耕地,通过采取“股份+合作”“底金+分红”的方式向村民分配收益,即一亩地为一股,村民参股的每亩土地每年可获得1000元补助作为底金,底金之外按每股的盈利进行分红。盈利部分的30%分配给入股村民,70%作为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增收11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2元。通过村社共建的“茹窑模式”,破解了“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率低、劳动力受土地束缚得不到解放、困难家庭脱贫没有产业依靠、公益事业因无钱办事推动难”等诸多难题,让村里的贫困户成为可以每年领取收益的“股民”,彻底脱贫。
在“茹窑模式”的带动下,高青县以村“两委”为班底注册成立的种植、养殖等各类合作社已达430余家。
干群结亲脱贫再提速
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进程,该县在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209名党员领导干部与未脱贫贫困户联户结对,签订帮包扶贫承诺书,建立扶贫档案,定期入户走访问需。结对以来,全县机关干部捐款、捐物折合资金300多万元,乡镇(街道)设立了扶贫工作专项基金,全部款物都用到了资产收益型项目上。
唐坊镇将包村部门和联户干部捐助的4万余元扶贫资金用于“五龙鹅代养”扶贫项目。镇政府与包村部门和高青联丰苗木合作社签订三方代养协议,按照“投鹅代养、借蛋生财、滚动发展”原则,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由联丰苗木合作社集中饲喂,统一管理,合作社按照每只母鹅年产蛋50枚,每一枚蛋提取1元钱,每季度一次向监理公司进行返还,最后所得收益归贫困户。
联丰苗木基地推行生态循环种养殖模式,鹅在苗木基地中散养,以食杂草和水草为主,节省了养殖过程中最大的饲料成本支出,而且集中代养、集中管理、集中防疫,降低了项目运营成本。该项目可以让贫困户人均年增收500元左右。收益期结束后,联丰苗木合作社用小鹅换大鹅,继续分红收益。
同时,该县不断加大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力度,在市派30名第一书记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按照单位“第一后备干部”标准,选派104名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干部,116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第一书记、扶贫干部全覆盖。去年以来,全县第一书记为贫困村争取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2260.6万元。包村部门、第一书记、帮包企业和联户干部合力攻坚,让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
组织搭桥拓宽致富路
“我们扶贫攻坚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群众脱贫,更重要的是引领群众致富,对于农村缺技术、少资金的贫困群众,发挥党组织优势,帮助他们走上产业发展道路才是最有效的脱贫致富路径。”高青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组织员办公室主任邵爱芝如是说道。
为加快农村缺技术、少资金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该县鼓励各镇(街道)党(工)委利用政治资源优势,以政策、技术、资金帮扶为抓手,积极牵线镇域、街道辖区内优质企业、标准合作社,将能够手工加工、庭院制作或种养类项目外包给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回收,实现扶贫对象工作岗位“私人订制”,真正做到一对一地“开锁”致富。
“能种上这个大棚,真得谢谢咱镇上的领导们,要不是他们给人家合作社说好话,让合作社给俺们帮忙,种大棚这么大项目,俺这五六十岁的人可不敢上!”得到高青益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支持的魏寺村大棚种植户魏瑞宝大叔喜出望外。
目前,全县以加工藤编、草柳编、拖把、汽车刷为主的“加工型”贫困农户达到30余家,以“认领”鸡、鸭、鹅、猪、羊、牛为主的“养殖型”贫困农户达到300余家,参与种植名优果品、家常蔬菜、食用菌为主的“种植型”贫困农户达到10余家,庭院经济遍地开花,成为带动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一路通,路路通。该县还以光伏扶贫项目试点为契机,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支持和光伏项目试点指标,在贫困村办公室屋顶等村级公有资源和贫困户屋顶设置光伏发电组,并网发电后,贫困户屋顶发电机组所得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村级公有资源发电所得收益,按照60%用于贫困户脱贫,40%作为村集体运转经费,既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又解决了贫困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难题。目前,全县此类光伏扶贫项目装机总量达1200余KW,辐射45个贫困村、458个贫困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730元以上。(李峰卢浩)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淼通讯员李全斌报道本报讯“这是街道帮我们从山东省林科院引进的新品种,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广赢红,这种枣成熟后个头大,单果最大70克,能和鸡蛋差不多。”临近收获,高青县芦湖街道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