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经济开发区(常家镇)蓑衣樊村位于高青县东部、黄河南岸、大芦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心、“引黄济淄”工程渠首。蓑衣樊村为典型的黄河湿地风貌,村周围三面环水,沟渠纵横,湿地面积万余亩,湖塘星罗棋布,原生态的蒲苇满地、荷叶连天,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年间,有一樊姓人士在此定居,以编制蓑衣而闻名,故取名“蓑衣樊”。蓑衣是劳动者用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民间叫蓑草)编织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与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过去蓑衣是农民家庭的必备物品,现在虽然因为失去了实用性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是村庄的名字却将这段历史带到了今天,成为最典型的“乡村记忆”,向人诉说着蓑衣樊村悠久的历史和过去。
该村交通、通讯便利,东距滨莱高速(高青北)入口6公里。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该村于2011年在全县率先进行土地流转3000余亩,由大芦湖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规模经营生态水稻、果蔬等,统一科学管理,实行有机种植、有机治理,稻田养殖螃蟹、稻田养殖龙虾,并成功举办钓蟹大赛,实现种、养、娱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有利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如今这里湖塘田边野生候鸟成群、鲜花遍地,呈现出一片良好的生态环境。
稻禾生长的乡村是一种别样的美。春夏季里的绿意盎然,给繁花似锦的田野增添了宁静之美。正如清代诗人、礼部尚书罗国俊路过此地时留下的一首《过大芦湖》所描绘的:“密云阴浓白鸟飞,水田一片绕柴扉。何人识得湖中乐,稻花飘香鱼正肥。”在蓝天碧水之间,忽然有洁白如雪的白鹭穿破远处的雾岚飞入,形成了一幅色彩明快、高远宽袤的水墨画卷。近年来,该村被授予国家级美丽乡村、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省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宋庆法微评
孤舟钓翁寒江里,栽如画中未有期。时移事易换新宠,孩童再难识蓑衣。
深山樵夫微评
借助美文,了解到了历史悠久、风景如花的蓑衣樊村。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1日,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来我区验收小城镇提升工作,副区长赵书超陪同活动。检查组一行先后来到沙镇和梁水镇,实地察看建设现场,详细了解各乡镇开展小城镇提升工程以来取得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