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进入市社会福利院儿童院工作已有8年,2012年考取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2015年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8年来,她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孩子,为生活在福利院里的孤残儿童能够同正常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运用社工理念,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孩子
来到儿童院之前,王珊珊对儿童院还只是一知半解,甚至还为终于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而暗暗高兴。可当她来到儿童院的时候,第一次面对如此多的孤残儿童,尤其是这些特殊的孩子,很多患有脑瘫、先天愚型、脑积水等重症残疾,她感到有些茫然无措,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要如何运用呢?最初,她也有过退缩,但当她听到孩子们一声声稚嫩的“妈妈、妈妈……”,她的心融化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这些折翼的天使。
进入儿童院后,王珊珊先后在特教区、青少年区、综合部工作过。在特教区,那时还没有做妈妈的她,扑下身子跟随身边的老员工慢慢学习,很快她就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学会了换尿不湿,用温水擦洗孩子屁股上的污渍。发挥社工职能,为孤残儿童链接资源支持
儿童院95.4%的孩子为残疾儿童,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孩子未办理残疾人证,这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到残疾人优惠政策。针对这一情况,王珊珊积极与桓台县残联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上门为23名儿童办理残疾人证。此外,在桓台县和果里镇残联的帮助下,为符合条件的孩子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为创业的大龄青年争取残疾人创业补贴;做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让孩子可以享受更多的残疾人优惠政策。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王珊珊积极与县教体局和学校联系,为适龄儿童办理入学手续。目前,已有近20名孩子在普通小学、中学就读。
运用社工技能,帮助孤残儿童永久安置
党效帅,一个重度脑瘫的孩子。在报送材料时,很多人觉得残疾程度这么重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找到家庭,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王珊珊没有放弃,一方面她与特教区协调,着重加强孩子语言、生活自理等方面的教育训练。另一方面,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录制了大量的视频,发给收养帮扶组织。现在,帅帅已被美国的一个家庭收养了,真正改变了命运。
在孩子送养前,王珊珊充分运用社工专业技能,通过与收养父母通信,看收养家庭照片等方式让孩子尽可能地了解收养家庭情况;采取与孩子谈心、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孩子顺利渡过收养前的恐慌期;聘请专业老师进行英语辅导、制作精美的成长相册、准备喜爱的玩具和带有儿童院Logo的院服,赠送家庭孤残孩子制作的手工作品等,帮助儿童与家庭顺利融合。
王珊珊自2013年负责此项工作以来,儿童院已有32名孤残儿童通过涉外送养实现了回家的梦想。2016年儿童院收养工作还获得了山东省收养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晚报记者刘琳通讯员王成明)
新闻推荐
□李敏这一站我们在淄博。我们从远方赶来,恰好你们也在。通过学校老师的前后联系牵线,我们一行20人有幸得以来到淄博日报社实习。因为刚好遇见你,留下足迹才美丽。因而记录了关于淄博这座城一些...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