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桓台新闻 > 正文

徐夜:一瓢一衲野云间

来源:淄博晚报 2019-03-23 08:50   https://www.yybnet.net/

☆于光杰

徐夜,桓台县人。明末清初山左乃至国内诗坛极有影响的诗人,他断然拒绝在清朝出仕,是一位颇具民族气节的文人典型,深得当时诗人、评论家的赞许。不论是人品还是诗品,徐夜都理应受到后人的重视。可惜如今除了从事文学研究和诗歌创作的学者和诗人,人们对于他却知之甚少。

【一】

徐夜,初名元善,字长公,号小峦。入清后更名为夜,字东痴,号嵇庵,山东新城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年(一说为三十九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根据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原会长袁世硕先生的研究,他“一生作诗,抒情言志,无意以诗名世,生前没有付梓,诗稿两次没于水,多数散佚不存。幸赖王士禛重其人其诗,辑而刻之。加上徐氏后裔辑佚,今存者仅有十之三、四而已”,“据其存诗,徐夜亦当是清初山东遗民诗人之大家,载入中国文学史册”。

徐夜的一生充满坎坷崎岖。他出身新城名门徐氏家族,当时徐家可谓之煊赫隆盛之族、锦衣鼎食之家。徐氏始祖明初自琅琊迁新城县,传六世至徐夜曾祖徐准始大。徐准系明万历癸未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斯人清廉自爱,政绩卓著,朝野敬仰,被尊为当朝有名的“四君子”之一。徐夜外祖父是南京吏部考功郎、东林党人、明末著名诗人王象春。徐夜与王渔洋系从表兄弟。徐夜三岁,其父徐熙如去世,他随母亲长年居住在号称山左第一望族的新城王家,饱受诗书之家的浸润和熏陶。渔洋先生《东痴先生传》有言:“少读书外家,湔染风气,束发工为诗”。徐夜年十四岁即能作诗,得《闻歌》(又名《轱辘歌》)一首:“辘辘鸣,井深浅;楼高高,去何远”,意蕴丰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乃公源头之作,颇得王象春赞赏,长山乐师黄戏寰为之谱曲,传唱四方。崇祯三年,时十九岁的徐夜考中庚午科山东乡试副榜,成为贡生。桓台《徐氏世谱》载:“以廪生中式崇祯庚午科副榜,隐居不仕,性好诗学,邑有四大高士,公其一也。”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的徐夜理应效法祖辈学而优则仕,但嗣时明朝政权已是危机四伏,摇摇欲坠。崇祯四年,驻守登州的明将孔有德、李九成率部反叛,攻陷新城,杀死王氏族人数人,新城王氏蒙受重大损失,是为“辛未之难”。是年,徐夜随外祖父王象春避难于邹平长白山。翌年,王象春即在忧愤中死去。崇祯十五年,清军攻打新城。徐夜在新城参加了抗清斗争。新城陷落后,清军残酷屠杀城内民众,史称“壬午之变”。徐氏家族十余人遇害,与徐夜相依为命的母亲王氏投井殉难。民国《重修新城县志》卷十九《烈女志一》载:“王氏,考功郎象春女,茂才徐民和妻,生子元善……‘壬午之变’,元善尚在城头,乱兵突入其家,烈妇不辱死。”崇祯十七年,清军入关,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在万岁山缢死,明朝灭亡。国恨家仇使徐夜痛不欲生,毅然放弃了功名仕进,成为一名前朝遗民。

徐夜是一名矢志不渝的反清志士。入清后,徐夜仍不忘故国,更名为“夜”,改字为“东痴”,即思明之意。他结交了顾炎武、张光启、董樵等人,且与这些反清志士过往甚密,感情甚笃,图谋恢复。顾炎武曾隐居邹平长白山下。徐夜《九日得顾宁人书》一诗,既说明了二人交游甚密,亦言明徐夜心志:“故国千年恨,他乡九日心。山陵余涕泪,风雨罢登临。异县传书远,经时怨别深。陶潜寓下意,谁复继高心?”正因复明心切,徐夜路经富春山时,吊唁南宋爱国志士、文学家谢翱,有感而发,作《富春山中吊谢翱》,产生了深切的共鸣。他的《拜岳王墓》诗写道:“路入西陵日半曛,伤心瞻拜岳王坟。黄龙未就诸君约,碧血先埋大将军。徒见南枝巢越鸟,更无北帝返燕云。可怜父老中原望,子弟江东竟不闻。”同样是借古伤今,寄托了他的故国之思和伤感之情。徐夜绝意仕进,虽固穷而不移之。康熙十二年,王士禄、王士祜、王士禛三兄弟拜访徐夜,见徐夜隐居的临近郑潢沟(又名系水,今猪龙河)的东村所居“老屋三间,雨久穿漏,若将压焉”、“茅屋数椽,葭墙艾席,凝尘满座”(《东痴先生传》),且因儒生的不习治生,八口之家的拖累,使他“并日而食,簟瓢屡空”。王士禛遂致书新城县令,恳请他帮助徐夜修葺破屋。他拒绝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曾作《答友人劝赴科第》诗:“一瓢一衲野云间,绕屋清流学种田。欲向此中学乐趣,梦魂不到铁牛山。”高珩在给徐夜的诗中也赞扬徐夜的志节:“凤德久知关治乱,冰心岂但弃科名”;“梦向锦秋湖上去,娟娟雪月为君清”。随着清朝政权的逐步稳固,他“守贞特立,厉苦节以终其身”(黄容《明遗民录序》)。新城民间亦流传着他的轶事:徐夜经常往来于张店、新城间。清朝建立后,他每次从张店回新城,总是倒骑或侧骑于驴背,以示自己永不“朝北”。

【二】

徐夜以诗歌成就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明末清初,正值山东地方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其中以诗歌为最,徐夜是其主要代表之一。据《清史稿》载:“当是时,山左诗人王氏兄弟外有田雯、颜光敏、曹贞吉、王萍、张笃庆、徐夜皆知名”。王士禛在《古夫于亭杂录》中言:“吾乡风雅明季最盛,益都(王若之)湘客、诸城丁(耀元)野鹤,……新城徐(夜)东痴辈,皆自成家”。“一代诗宗”亦在《徐诗序》中评定徐夜诗文曰:“先生少为文章,原本史、汉、庄、骚,工于哀艳。五言诗似陶渊明,巉刻处更似孟郊。中岁已往,屏居田庐,邈于世绝,写林水之趣,道田家之致,率皆世外语,储、王以下不及也。”徐夜诗作中确如王士禛所言,有“似陶渊明”者。如《初夏田园》:“朱夏辄复变,深绿日以肥。感彼生物勤,节候曾不违。清晨荷锄出,田间人尚稀。观物适自然,时见朝雉飞。不惜劲力疲,但恐坐食非。作劳有时息,高舂行来归。端坐抚素琴,可以理朝饥”。这首诗,写其“清晨荷锄出”的躬耕生活和“但恐坐食非”的心志,不事雕琢,其情趣酷似陶渊明。

除“写林水之趣,道田家之致”外,根据桓台人陈汝洁的说法,徐夜的诗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关注社会时事,关心民间疾苦。他常常将家国之痛,身世之悲流露于字里行间。徐夜在诗作中曾表达对“诗圣”杜甫的敬仰:“因风问月呼古人,颜公杜老真忠臣。”他缅怀明代忠臣杨继盛的七律《上谷谒椒山先生祠》:“忠愍祠堂何处寻?灵旗古柏夹城荫。复车尚见当轮气,折槛长留请剑心。驿路野风侵马迹,颓垣荒草入虫吟。贞良一去山河改,终古行人泪满襟。”主题、字句、用韵均酷肖杜甫游历武侯祠时写的《蜀相》一诗。此诗写得感情贯注,沉郁悲痛。晚明至清初,连年兵火加之统治者官贪吏虐,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徐夜的诗作中就有不少矛头直指统治阶级贪酷的作品,如《雨多税急民不堪命忧思所及作为此诗》、《路遇登州妇女多有为兵将虏者》、《乱后遇故乡亲友》等等。

据史料记述,徐夜诗作之艺术成就,并不逊于渔洋。当年王渔洋一首《秋柳》诗,使其一举成名,播扬大江南北,一时和者甚众。徐夜也有《和秋柳》诗,其成就与渔洋诗相较,似不逊色:“摇落江天倍黯然,隋堤鸦噪夕阳边。谁家楼角当霜杵,几处关程送晚蝉。为计使人西去日,不堪流涕北征年。孤生蕉萃应相似,怕见残枝带暮烟。”沈德潜评曰:“萧瑟之音,不粘不脱,远胜渔洋名作(《清诗别裁集》)”,虽有些溢美,但却足可见徐夜艺术功力之深厚。王渔洋小徐夜二十余岁,受徐影响较大,新城民间亦有“渔洋佳句半东痴”的说法。

【三】

另据说,徐夜曾隐居于马踏湖青丘以西,终日读书写字,自称其住处为“徐夜书屋”。书屋面仰冰山,背靠大泽,取“水深鱼极乐,山秀任鸥翔”之意境,是徐夜与王渔洋共读之地。清乾隆年间,王氏族人续修三贤祠时,加修了“徐夜书屋”。厦屋三间,独成小院,屋内正面悬有徐夜绣像,绣像两侧悬挂着他的诗作。如《锦秋湖渔夫》:“竹笠蓑衣共一船,载将明月入芦烟,侬家不解耕耘苦,手把鱼叉即是钱”。东山墙画有徐夜与王渔洋埋首书案、专心致学的壁画。屋门外,厦檐底下悬一横匾,书有“徐夜书屋”四字。某日,王渔洋远道来访,见徐夜日午未起,柴门紧闭,入见之后,颇为感慨,遂挥笔赠诗一首。诗云:“先生高卧处,柴门翳若竹。雪深门未开,村鸡鸣乔木。日午饮烟绝,吟声出茅屋”。

桓台起凤镇现有的徐夜书屋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门楣“徐夜书屋”四个鎏金大字为朱学达题写。台阶引步,走进书屋,迎面悬挂徐老先生像,先生目光炯炯,面带严谨,眉宇间显露出乱世风霜磨炼的刚毅,洞察着人世间改朝换代冷热寒暖的变迁。画像上方有“溪松露鹤”墨漆匾额,系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禛撰,今书法家田英章所书。

据史料载,徐夜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他的诗作最早的集子是《阮亭选徐诗》,有二百多首诗。王渔洋有言“今所录皆余兄弟藏弆手迹,什之二三”,徐夜的诗作当在千首以上。令人惋惜的是,这些诗大部分都散佚了。除《阮亭选徐诗》之外,徐夜的遗诗也有少量抄本流传。民国二十三年,桓台徐氏族人续修家谱,刻印了徐夜诗集,名为《隐君诗集》,共四卷,收诗五百余首。清人所编诗歌总集如《国朝山左诗钞》、《国朝诗别裁集》等也多选录徐夜诗作,对传播徐诗起到了不小的作用。2016年3月,喜欢收藏的桓台市民张先生在整理搜集到的书籍和书画作品时,意外地发现一个古代线装书册页的书法遒劲、俊秀、飘逸,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经鉴定为徐夜手稿真迹,这是桓台首次发现徐夜手稿。

桓台博友“马踏湖”认为徐夜诗作手稿的发现,具有较大的文化意义。文学角度,可以弥补徐夜诗作散佚的遗憾,为徐夜研究和明清文学研究增加素材。书法角度,能够让人领略遗民诗人的书法风采。王渔洋在《徐诗序》中特别提及徐夜“书法酷类虞永兴”。虞永兴即虞世南,是隋唐时期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书法继承二王传统,外柔内刚,萧散洒落,与欧阳询、禇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王渔洋在短短的跋语中单独点出徐夜的书法“酷类虞永兴”,说明徐夜的书法在明末清初是非常具备艺术价值的。吾意亦然。

新闻推荐

桓台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

晚报讯为进一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连日来,桓台公路分局路政人员深入开...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徐夜:一瓢一衲野云间)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