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丁香花开,小麦将熟,阳光正好。在《淄博财经新报》的盛邀下,我和十余位文友一起,来到了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的负一层。
讲解员说,头顶上面数米,即是横贯东西、车流滚滚的青银高速(原济青高速);我们每个人眼前,则是灯盏辉映下沉睡史海、默默无语的“印痕化石”——殉车马方阵。
本该的滚滚前行,本有的奋蹄驰骋,当下却是如此深沉和缄默,是谁修炼了它们,让它们失了本色、没了秉性?不,沉默的内在是厚重,无语的背后是曾经。单说那庞然古车,轴辐相依,轮毂赫然,不正是“历史的车轮”?
站在“历史的车轮”前,让我述说一段古往今来的蹊跷事。
古代中国春秋时期,达官显贵因事出行仰仗车马,国君诸侯与世长辞须有车马陪葬。尤其是后李殉车马,规模宏大,配套齐全,马饰精美,充分展示了中国车乘文化的悠久历史和造车技术在当时世界之领先地位。
可是,历史,有时扮演的,就是顶级玩笑大师的角色。1990年,济青高速公路开建时,无意间,人们竟将埋藏于临淄区后李官庄地下两千六百年的古车马破土“请出”,令其重见天日。
此后不久,即1994年,济青高速公路开通运营。于是,风驰电掣的现代化汽车与沉睡不醒的古代殉车马,沿着完全一致的历史走向,上动下静,下古上今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必然的归宿?
只是,一上一下间,切近又悠远。两千六百年了,春秋时代早已作古,文明脚步却如箭前行。试问,当年那些车马风光的王侯将相们,有谁还在?均已灰飞烟灭了。在的,当是这些车马的遗存;有的,当是春秋五霸之首的泱泱齐风!
站在“历史的车轮”前,让我梳理一下博大精深的齐文化。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和精神空间里,诸多元素或客观存在,或超乎现实,物质的、意识的、具体的、抽象的,林林总总、纷纷繁繁。但文明和文化,从来都特别活跃着、不断继承着、一直发展着、执意光大着。这,就是訇然前行的历史车轮,与时俱进,势不可挡。比如,广义上的齐地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是齐地的、原始的、本土的文化。而真正的齐国文化,则由上述东夷文化继承而来。从文化模式的角度看,齐文化在地理环境上是半岛型文化,在政治思想领域是以忠君爱民相统一、礼法结合、义利并重为特色的互补式政治,在经济结构上是农工商一体化的复合式经济。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齐文化又显现出与先秦地域文化迥然不同的变革性、开放性、多元性、务实性和智慧性。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和个性突出的文化特点,才使齐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当然,到后来,齐文化与鲁文化相互融合,强强相通,也就是今天我们所闻所见的齐鲁文化,不仅内涵丰富、外延广博,更是魅力十足、其华灼灼!
站在“历史的车轮”前,让我唱响一回深化改革的进行曲。
轰隆隆,轰隆隆……似有声音不时传来。讲解员说这是正上方高速公路车辆在过往,也是一日千里的现代交通工具对辉煌后又沉睡的古代车马遗存的呼唤与昭示。当代中国,早已不是慢条斯理的古车马时代,早已不是以农为生的封建时代,早已不是积贫积弱的病夫时代,而是神舟飞天、航母巡游、蛟龙潜海、嫦娥奔月的改革开放新时代,各行各业马力十足,举国上下动能强劲。然而,启动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之历史车轮,在历经35年的初步行程后,已行至深水区、热水区、漩涡区、暗流区,政治的、经济的、民生的矛盾和问题,很正常也很棘手地摆在国人面前。此时,任何的游移和倒退,都将前功尽弃,功败垂成。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伟大中国梦的感召,及时、有力地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试看,一些泛起的渣滓正被荡涤,一些郁积的沉疴已在治理,一些阻遏的沟坎定当突破。是啊,真正的历史的车轮正滚滚向前,势不可挡,我们唯一的目的和目标就是圆梦、成功。因此,迎难而上,奋然前行,既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王传银:1963年8月生于桓台起凤,1984年、1988年先后毕业于滨州师专中文专业、山东师大函大历史专业,当过学校老师,做过机关秘书,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及理论、调研工作,约百万字各类文稿在各级媒体和相关书刊刊发。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