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以刀代笔 镌刻艺术人生 ——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董善习□新报记者 张文

来源:财经新报 2014-06-17 18:48   https://www.yybnet.net/

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史上,德艺双馨是陶艺评论群对董善习大师的共识。走近大师犹如面对一幅气势恢弘、绚丽到多彩的长卷,一座色彩斑斓、清香远逸的心灵花园,于赏心悦目中悟出董善习之所以为大师其卓尔不群之处。

手法独到于瓷器上“刺绣”

夏日午后,记者来到董善习工作室,见到室内有在手里细细把玩的精美瓷盘,也有硕大的大型瓷板插屏,还有各种各样的陶瓷花瓶,其中多以花鸟、梅花、动物为主。在洁白如玉的花瓶上那些人物活灵活现,树木、云彩有油画的厚实感,让人情不自禁地用手感触。如他的作品《王者》,树丛之间,两只东北虎矗立其中,一只双耳竖起,警觉四周,另一只踱步而行,虎视眈眈。两虎体态壮硕,毛发纹路清晰,虎掌厚实有力,更增添了虎啸山林的威猛气势。这是一个瓷器的世界,更是一个书画艺术的世界。

以刀代笔,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身的董善习在瓷器上面泼墨作画,一錾一錾将画笔所画的样稿雕刻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2009年,其作品《王者》获得全国陶瓷琉璃艺术评比金奖,2010年《贵妃图》获得山东省工艺美术展评特等奖。2010年他荣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刻瓷烤彩”研创新工艺

在一次陶博会中,有位参观的老先生跟董善习说,他收藏的一件刻瓷作品《百寿图》有掉色迹象,这引起了董善习的关注。

中国刻瓷艺术已有300年历史,早期使用的赋色颜料主要以墨汁、国画颜料为主,后来改用油画颜料。墨汁、国画颜料等水溶颜料赋色后必须打一层蜡,现在很少使用。油画颜料是现在刻瓷赋色普遍使用的颜料,因其干凅慢附着力强,丰富了色彩层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但油画颜料也有其弊端,作品长时间放置后就颜色就会发生变化。

2012年,董善习和山东硅院研究人员进行了详细地实验,在不同材质、不同颜料、多种温度的反复试验中,共同研创了“刻瓷烤彩”新工艺。即刻瓷作品镌刻后使用陶瓷颜料赋色,再经过800度的高温烧制,作品可不怕水、不怕擦、不掉色,可使刻瓷工艺品“永葆青春”。在第十二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上,此工艺荣获金奖,还被专家赞为“刻瓷300年来一次质的飞跃”。

独辟蹊径觅人生盛景

人生盛景只给善于独辟蹊径的人。在陶瓷工艺界内,董善习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其四十多年的熟练刻瓷技法是他人很难模仿的。他的风格特色是刻瓷和肌理绘画的结合,采用最传统的钻石刀法。他将原来用在绘画上的“肌理”画法借鉴在刻瓷上,通过掌控颜料的流动与渗化,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纹理效果,从线条到色彩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及可变性使刻瓷上的颜色能够自然流动,现代感十足。在众多刻瓷艺术家中,董善习是少有能够突发奇想,善于创新的刻瓷人。

董善习说,一件作品的完成,需经过挑选器型、题材构思、画面落稿、镌刻刀法、赋色等多项流程。特别是“刻瓷彩烤”新工艺,瓷器材质较硬,但釉面光滑,力量轻了,打滑。力量重了,往往能把釉面敲裂,入窑烧花,温度不适,瓷瓶炸裂,就会前功尽弃。“刻瓷讲究耐心,眼力、精力、手力需融汇交织,一并用之。”董善习说,这也是陶瓷艺术的价值、魅力所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董善习有更切身的感受。叮叮当当之间不仅仅是笔力的展示,更是对自己艺术功力的检验。高深造诣,以刀代笔,醉心创作,这是一个充满坚韧与美妙的过程。

董善习简介:

董善习,1951年生于淄博淄川。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72年就职于山东淄博瓷厂,开始从事陶瓷艺术创作。1984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8年赴澳大利亚举办刻瓷艺术展,1992年赴韩国举办刻瓷艺术展。董善习从事陶瓷艺术40多年,先后有50多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评中获奖,多件作品被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韩国等国家的友好人士收藏。

新闻推荐

近日,由共青团淄博市委主办的“全民阅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以刀代笔 镌刻艺术人生 ——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董善习□新报记者 张文)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