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川环卫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家中两代5口人已在环卫战线上累计工作了129年,他们中最长的工作了34年,最短的也有14年。
2000年刚刚步出大学校门的徐博带着父辈们的期许,怀着对环卫工作的满腔热忱,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正式成为了一名环卫工人。加入环卫行列的做法,立即遭到了质疑。“堂堂一个大学生,竟干这被人瞧不起的活……”面对亲戚、朋友、同学的不一样目光和社会上一些人的鄙视,作为环卫工人的后代,他选择了坦然待之。
徐博的父亲徐其友,是一名有着30年工龄的“老环卫”,干的都是掏粪之类的脏活累活。1997年五一放假期间,淄川城西一生活区下水管道堵塞,污水横流,徐其友接到任务后,带领职工立即对下水道进行疏通,他们忍着扑鼻难闻的气味,用铁锨一点点地把粪便、淤泥、碎砖、杂物挖进粪桶,然后传给上面的同志,高筒靴中灌满了粪水,身上、脸上沾上了粪便,氨气熏出的眼泪与满脸汗水混在一起,就这样,他们在污水粪便中整整干了两天,才将下水管道全部疏通完。因工作出色,徐其友多次受到上级表彰,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先进工作者、振兴淄博劳动奖章、市十大杰出职工、市“城市美容师”等荣誉称号。徐博的母亲杨玉华是一名道路保洁员,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道路保洁一线,每日用手中的扫帚一下下地丈量着脚下的道路,风雨无阻,徐博自幼就交由爷爷奶奶照看,女儿太小杨玉华就把女儿放在路边,扫完一段路,再回来抱孩子往前走。徐博的姑姑徐慧、舅舅杨峰也都是兢兢业业奋战在环卫一线的工作人员,徐慧是一名优秀的保洁片长,杨峰当过垃圾装卸工,干过驾驶员,现在是一名维修人员。
徐博目睹过父亲清掏化粪池、疏通下水道的种种艰辛,见证了母亲披星戴月,冒着烈日严寒,用扫帚书写的马路春秋史。一家4口都干环卫工作,其中的艰辛比谁都清楚,徐博非常清楚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明白环卫工作是一个苦脏累的行业,天天与垃圾打交道,臭味令人退避三舍,普通人永远无法理会这个“脏”字的内涵。
工作之初,徐博同舅舅杨峰一样,主要从事垃圾装卸工作,每天要装几吨垃圾,一天下来浑身像是散了架,手上先是磨起了血泡,后来渐渐结了茧。特别是夏季,垃圾腐烂发臭,装卸垃圾难度更大,苍蝇嗡嗡地乱飞,直往身上和脸上叮,几乎每天衣服都被叮得密密麻麻布满黑点。脏累的劳动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艰苦的岗位能锻炼人的意志。就这样,徐博已经坚持走过了10个年头。现在,他已经成长为单位的岗位技术能手和节能标兵。因工作出色,2008年他被淄博市政府授予“城市优秀美容师”称号。
一滴水可以映照出太阳的光辉,平凡的人,同样能发挥不平凡的作用;平凡的岗位,同样能铸就不平凡的灵魂。两代环卫五口人用对环卫的深情与热爱抒写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今后,他们仍将一如既往地默默奉献,继续传承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环卫精神,用双手美化着我们的城市,用平凡的劳动诠释质朴的环卫情怀。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