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在我年轻时曾学会一首歌颂老区的歌其中一句唱到吃饭还

来源:淄博日报 2014-11-21 04:49   https://www.yybnet.net/

在我年轻时,曾学会一首歌颂老区的歌,其中一句唱到:“吃饭还是咱煎饼香,饮马还是咱汶河的水。”多少年来,煎饼是咱鲁中老百姓吃的最多、最普通、最常见的食品,我对它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1959年夏天,13岁的我考上了淄博九中,学校离家14公里,周六下午回家都是步行。星期六天黑到家,星期天下午两点多钟返校,要赶上6点的晚自习。我的行装是:前边是厚重的书包,后边是一包袱煎饼,中间用一条布带系着,往肩上一搭,左手再提着一个4鼻咸菜罐子,就出村了。吃了不长时间的玉米煎饼,灾荒来了,改吃用高粱面摊的红煎饼。做煎饼的工序并不复杂,先要把玉米或高粱用石碾压成豆昔子,再倒入一个大陶盆中,徐徐注入凉水,要泡上几个小时,泡透了,再端到磨子顶上,用勺子舀到磨眼里,就开始推磨了。推磨一般是两个人,把两条棍子分别插入磨系(用铁丝做成),棍子的一头别在磨子的上扇上,就开始一圈一圈地推磨了。推出的磨糊子,刮入盆内,端进厨房,由母亲支下鏊子,点着火,等鏊子烧热了,就开始摊煎饼了。

母亲说我是“半大小子克郎猪——能吃的货”。十四五岁的我,爱看母亲坐在饭屋里摊煎饼,其实是等着吃。母亲摊的头一个煎饼,因为鏊子面受热不均匀,摊出来少边没沿的,叫“头煎饼”,是专用来喂狗的。从第2个煎饼开始归我吃,我能一连吃4个。母亲问:“饱了吗?”我打一个嗝,说:“饱了!”我周日下午返校,至少要捎去30个煎饼,平均每天吃6个。一般过了“五一”煎饼就容易发霉。母亲为我搓了一条细麻绳,星期一我就把绳子扯在宿舍里,至少要晾上20个煎饼,晾干的煎饼在周二以后开始吃。过了麦,天太热的时候,母亲就用鏊子把煎饼烙成煎饼卷子,分几排整整齐齐摞好,用包袱一包,带回学校。烙过的煎饼又酥又脆,就用不着在宿舍里晾了。

有一个周六下午,班主任张鸣亭老师带领我们一班的全体学生去瓦村参加助农劳动,谁也不能回家。第二天是周日,准许回家。熄灯后,我和邻床的安盛忠等同学都盼着天快点亮好早点回家,谁也睡不着,真是越盼天越不明。正像一出吕剧所唱的:“一夜未睡起得早,错把月亮当太阳。走过了五里才听见鸡叫,翻过山才见天放光。”我走进村口,太阳才刚刚露头。一进家门,好香!是母亲在饭屋里摊煎饼,大妹妹在一旁为母亲抱柴火。我把书包往院子里的石桌上一扔,叫了声“娘”,一头钻进饭屋,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还是吃了4个,就饱了。大妹妹爱跟我开玩笑,说:“哥,你每顿饭都是吃4个煎饼,以后就叫你‘老四\’吧!”说得我和母亲都笑了。

年轻时我细心读过刘知侠的小说《沂蒙山的故事》,知道煎饼实在是不寻常的。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人民是推着小车、扛着扁担去支前的。村村寨寨的妇救会则组织广大妇女彻夜摊煎饼,送往前线,支援子弟兵打胜仗。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煎饼,可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呀!

前几年的一个春天,我约几位文友去了孟良崮。中午,在垛庄一家宾馆,吃到了正宗的又香又脆的沂蒙煎饼。服务员女孩递给我们每人一根大葱、一小碟豆酱,她说:“大葱抿酱就煎饼,可是咱山东人最爱吃的呀!你们今天吃的是手工摊的‘蒙山\’牌煎饼,你吃一个还想再吃一个。人常吃点粗粮,能强身健体,好处多多呀!”

尽管现在日子好了,平日的饭食不是水饺就是面条,还有火烧、蒸包,多啦!可说是想吃啥有啥,但我还是隔三差五地吃上几个煎饼,回忆往事,竟能咀嚼出别一番味道来!

新闻推荐

昨日玉龙河畔祭祀烧纸引燃废品收购点,危及仅一墙之隔的加油站和居民区 这里的消防隐患谁来管?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我年轻时曾学会一首歌颂老区的歌其中一句唱到吃饭还)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