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用这句唐诗来形容高新区今年的项目建设情况,是再合适不过的了。10月16日到17日,记者跟随高新区项目巡视组,怀着丰收的喜悦之情,前往部分项目现场,历数春天以来汗水和心血浇灌出的果实——37个工业、服务业项目和13个城建项目的现场,一座座整洁靓丽的厂房,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大楼,还有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无不让人感受到高新区扬鞭奋进的蹄音。
“举办这次巡视活动,就是为了检阅今年项目落地开工攻坚战的成果,也是为了给企业加油鼓劲,在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提振士气。”在活动伊始,市政府党组成员、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荣喜点明了主旨。
化压力为动力
用智慧破解难题
“今年年初,我们的项目开工压力特别大。”高新区招商局局长李秀清坦言,“市重大项目办公室公布了全市重点项目进度,高新区33个市重点项目,今年新建项目的开工率只有22.2%,排在了末位。”为了解决开工率低这个问题,春节过后高新区就发起了项目落地开工攻坚战,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领导挂包,一个部门负责,一个班子推进,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四个一”推进机制。10月16日当天举行开工仪式的汉能集团3GW光伏产业集群暨一期600M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就纳入了“四个一”,并由刘荣喜书记亲自挂包。
“真是想不到,项目落地推进的这么顺利!”汉能光伏产业集团副总裁冯电波激动地说,“淄博的投资环境这么好,硬件好,软件也好,像这样大的项目,所有手续居然这么快就全部办完了。我们集团在外地的一个投资项目,签约、动工都比淄博早,但是进度远远不如在淄博高新区的项目。”据了解,汉能集团在全国同时布局了好几个项目,在淄博的项目是进展速度最快的。
能够取得这么快的建设速度,不仅靠激情,更需有智慧。今年高新区推出一大创举,将所有项目根据轻重缓急分为A、B类进行管理。A类项目是急需开工的项目,要根据开工时间倒排工期,强力推进;B类项目是已经开工但还没建成投产的项目,要根据竣工时间明确时间节点,扎实建设。从3月10日开始,组织开展了“奋战50天,确保首批挂包A类项目开工建设活动”,在全区上下掀起了为项目服务的高潮。
在巡视活动中记者看到,星都环保催化剂、世纪联合防水新材料、广益达研磨科技等A类项目现场,一台台挖掘机正在忙碌有序地挖掘地槽,浇灌混凝土地基;保税物流中心二期、迈格电子、莱宝电容器、国高微系统等B类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刚刚建成的新厂房里调试设备,准备投产。
化激情为理智
用制度优化环境
“众人拾柴火焰高,项目促进工作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以往项目促进过多强调政府的职责,却没有约束、督促企业的有力抓手,造成了有些项目进展速度缓慢”,李秀清介绍道,“今年高新区专门建立了产业扶持政策兑现机制,就是为了督促企业提高责任意识,加快建设进度。”据了解,高新区在5月20日的重大项目调度会上规定:对具备开工条件后三个月内不开槽的项目,各项扶持政策减半;六个月内不开槽的项目,各项扶持政策取消,并摘掉重点项目牌子。对已开工但是按时间进度要求不能及时竣工的项目,分别按照时间节点兑现扶持政策。此外,定期通报每个重点项目的工程进度,及时约谈建设进度缓慢的企业负责人。这个“紧箍咒”解决了企业“圈而不建”的问题,才有了现在高新区塔吊林立的场景。
乘着上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高新区破除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针对占地村居历史遗留问题多、欠账多的状况,深入调研坟墓迁移、旧村改造、村企矛盾等共性问题。坚持以民为本,不争利、办实事、解难题的原则,利用“一村一策”逐一解扣,现已研究解决了14个村居的问题,涉及市区重点项目40余个。
整体环境的优化,还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的努力。在西安万德公司硝酸异辛酯项目现场上,所有单体都已开槽建设,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地介绍道:“现在我们的厂房、科研楼建设十分顺利,11月底就能建成,预计今年底就能投产。”据了解,这个项目今年3月份入区考察,5月份进地,7月份开槽,创造了高新区引进项目的速度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高新区各部门一切为了项目共同努力的结果。
亮点多定位准
用服务拉动发展
这次项目巡视活动的一个亮点,就是招商项目和城建项目相得益彰。项目落地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就跟到哪里。13个城建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如选址在电子信息园的亿玛扬帆汽车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局特事特办,专门修建了一条道路;又如科茂石油树脂、先河高分子材料项目,春天的时候周围还是一片麦田,如今已有通衢大道连接内外。
此外,今年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仓库25万平方米,集装箱场站吞吐量可达10万个;必维轮胎检测线已经铺设完毕,建成后年检测轮胎可达3000批次;博云数据存储与数据储备中心的机房和办公楼正在建设,国际标准的IDC机房达3.6万平方米;海量数据存储处理系统研发中心已经开槽,建成后年产处理系统可达3000余套;创业火炬广场总体量达27万平方米,可迎接各类企业总部入驻……这些项目将为高新区转调创贡献巨大的拉动力。
同时,科技含量高、对全市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精彩纷呈。在淄柴总公司8万平方米的联合厂房内,当听说其生产的大型船用发动机曲轴位居国内技术水平前列,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时,刘荣喜感叹道:“企业只有有了大胸怀、大气魄,才能有高档次、高品位!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应当是我们大力支持的‘一号产业\’!”像这样的高科技项目,不胜枚举,如艾比比机器人自动装箱码垛工作站项目,主厂房主体已经完成,科研楼已经封顶;国高微系统MEMS器件项目,实验室中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地调试设备;金晶汽车节能玻璃项目,混凝土地基正在浇筑……
这次项目巡视,记者一路走去,一路欣喜。有人打趣问高新区国土分局负责人焦会增:“老焦,这么多土地都被征用了,你心疼不心疼?”他答道:“土地用了不心疼,闲置着才心疼!为大项目、好项目服务,我有成就感!”这是巡视活动中所有高新区人的共同心声。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