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档案:徐园,副主任医师,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淄博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淄博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学会呼吸与危重症分会委员,从事内科诊疗工作20余年,擅长心血管疾病,呼吸科疾病及内科急危重症的治疗,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2项发明专利,1项市级科技成果。
名医热线:0533-786596913754778473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大寒过后,气温持续走低,呼吸道疾病频频发作。在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季节,患者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提高免疫力,避免感冒,一旦发现不适应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走出慢阻肺认知误区
慢阻肺是肺部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可使患者呼吸因为肺部的病变而不畅通,进而出现咳嗽、咳痰、咳喘等症状,并逐渐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严重时会出现呼吸衰竭而致患者死亡。
影响慢阻肺发病的危险因素除了自身遗传外,环境因素特别重要。环境因素主要有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户外和室内的空气污染、感染等四种。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秋冬季是慢阻肺患者发病的危险时段。一是秋冬气温急剧下降,慢阻肺患者就容易症状加重,二是当前空气污染严重,秋冬多雾霾天,容易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
对于慢阻肺,当前患者普遍存在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严重时才需药物治疗。事实上,药物所起的作用非常大。从近期考虑,治疗用药后症状可减轻;从远期考虑,可让慢阻肺急性发作频率减少。
误区之二:治疗“见好”就收。事实上,慢阻肺的病程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疾病在稳定期仍缓慢进展,一旦见好就收,不仅无法获得稳定持久的治疗效果,反而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再次出现急性加重。
误区之三:气力不足,不宜活动。其实,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进行正常的活动,而且坚持锻炼、增进体能不仅能缓解慢阻肺患者气喘、胸闷的症状,还能预防一些其他疾病的发生,对患者是有益的。
自我保健谨记五大要则
得了慢阻肺的患者,一定要在自我保健和养生上勤下功夫,慢阻肺的自我保健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加强身体耐寒训练,这对慢阻肺患者非常重要。慢阻肺一般病史较长,体质虚弱,抗病能力下降。每当冷空气和寒潮到来时,人体内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支气管粘膜表面的纤毛活动明显减少,必然降低支气管的自净与排除功能,导致各种病菌趁虚而入感染机体,引起发病。建议患者可每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或冷毛巾擦脸部和双手,直到皮肤微微发红为止。
经常做做呼吸操,改善通气功能。呼吸操要领就10个字:深呼吸、慢呼气、腹式呼吸。做操时,一手轻放在胸部,另一手轻放于腹部,深吸气时,腹部的手要随着腹部的运动鼓起来才达到效果。慢呼气时,患者可以将嘴唇缩起,将吸入的空气细长地吐出。呼吸操每天做2至3次,每次5至10分钟。
坚持锻炼。慢阻肺患者的胸部往往成桶状,横向运动没有余地,长期坚持锻炼,能使患者的横膈膜下降1厘米,吸入气量可以增加1升左右,这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可大大减轻气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营养。因为慢阻肺患者长期咳喘,肌肉一直处于运动状态,消耗体内大量的蛋白质。如不及时补充蛋白质,可引起患者呼吸疲劳,加重病情。
经常开窗通风。研究发现,如不经常开窗换气,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细菌总数可多达9000至15000个,远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细菌数;而经常通风换气的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只有1500至4000个,室内氧气含量也很正常。因此,室内经常通风换气是预防慢阻肺复发的重要措施。
五种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不仅能延缓慢阻肺疾病患者的发病进程,降低死亡率,部分早期患者肺功能可以恢复正常。肺功能检查能有效监测疾病进展疾病进展,是目前判断气流受限最标准、重复性最好、最客观的指标。
以下五类高危人群要进行肺功能检查:长期吸烟者,如果吸烟时间长或吸烟量大,不管年龄大小都应检测。因为吸烟可导致肺功能降低,而吸烟者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只有在肺功能明显降低时才会觉察;反复咳嗽、咳痰者,说明气道或肺部存在疾病;活动后感觉胸闷气短,特别是逐渐加重者;工作环境中要接触污染气体、粉尘的人;呼吸道疾病患者,如已患肺部疾病者。此外,40岁以上中年人应该定期检查肺功能,确保自身健康。
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调节功能及肺循环功能等,检查项目及测定指标众多。通过此项检查可在早期发现肺部和呼吸道病变,判断耐受力如何,可以从事哪些劳动。
慢阻肺的发展几乎不可逆,因此,早一秒发现,早一秒治疗,生命就多一分生机与茁壮。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