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质监局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减乘”促转调一系列决策部署,主动找准质监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口,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努力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全力助推全市经济提质增效。
一、简政放权提高效能。一是停止实施4项制度。停止实施组织机构代码“年检”制度,改为网上年报,为全市近9万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节省相关费用1600余万元;停止实施施行了近20年的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制度,为全市工业企业节省抽检经费1500余万元;停止实施生产许可证产品委托生产加工备案制度,免去了生产加工企业到质监部门备案的繁琐和奔波,减少了相关企业的公共服务成本;停止实施质量工程师注册制度,为全市工业企业中的质量管理人员减免了考试、培训、认证等方面的费用和负担。二是取消机动车安检机构行政许可前置条件。将机动车安检机构许可由公安部门出具“确认书”制度和机动车安检机构检验技术人员考核制度,改由社会各方专家对机动车安检机构进行评审,既保障评审的公正性又提升了评审效率,满足了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检车需求。三是规范审批流程。努力将“以罚代法”低层次思维调整到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上来,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实现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将计量标准考核(复核)、计量授权、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等行政许可事项的受理、审批权限下放至区(县)局,方便了企业就近办理。将工业产品、食品相关产品、计量、实验室和特种设备等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并将5大类15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全部提速,年底前,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办结时限全部提速到法定时限的50%。
二、履职尽责助推企业发展。一是大力推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按照“培育一个品牌,拉动一个产业”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品牌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着力培育一批质量水平高、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和名优企业,促进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提升。今年组织3家企业、2名个人申报2014年度省长质量奖,17家企业、18个产品申报山东名牌,5家单位申报山东服务名牌。二是围绕节能减排推进能源计量工作。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信息平台,帮助全市148家重点用能企业完善能耗、物耗和排放管控监测体系,建立了节能低碳能耗数据网上直报系统,提高工业企业节能降耗计量水平。三是推动淄博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发挥国家工陶标委会平台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淄博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向国标委推荐天璨环保、恒汇电子、新华医疗器械、东岳集团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修)定。组织市自来水公司、新星集团等3家单位开展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带动全市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
三、着力办实事惠民生。一是免费开展8类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组织开展机动车及零配件、食品相关产品、儿童用品、车用燃油、家用电器等产品的监督检查,检测费用由市财政承担,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二是加强集贸市场计量管理。对张店中心城区集贸市场电子秤实施了免费检定,对检定合格的电子秤加贴合格标识,给消费者以明示,同时增加了二维码电子信息识别系统,方便消费者辨识。为市场配备了标准砝码,方便市场主办者日常巡查。三是加强民用“四表”的监督管理。在做好市场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的基础上,以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民用“四表”(热量表、电表、水表、燃气表)为重点开展了全面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民用“四表”首次安装使用强检制度,确保其准确、公正。共检查生活小区21个、新建住宅楼54栋,检定电能表、燃气表20500只。
四、跟踪帮扶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助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在行政审批方面,做好市场准入、生产许可、实验室资质认定、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等准入性服务;在检验检测方面,根据企业需要,帮助做好设备验收、检定、人员培训等技术性服务;在企业管理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建立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等,使企业在新项目建设中少走“弯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据统计,今年帮助全市重点项目办理生产许可证17张,组织机构代码证105张;为重点项目办理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注册登记2933台(套),办理设备验收、检定1027台(件),帮助重点项目企业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1044人;帮助指导3个重点项目获准国家标准启动、7个重点项目申请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立项;指导帮助5个重点项目企业的8个产品申报山东名牌或山东服务名牌。
新闻推荐
展望2015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机会暨鲁中首届珠宝行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