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秸秆制沼拉动生态循环农业 □本报记者 孙春晓

来源:淄博日报 2015-01-15 04:29   https://www.yybnet.net/

眼下,尽管已是隆冬时节,而位于淄川区法家村的淄博大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却将生态循环农业做得热火朝天。“自从用上了这秸秆制沼项目,农业废弃物得到了充分利用,村民们常年用沼气生火做饭,采摘园里果蔬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养殖的黄粉虫也一年到头有尾菜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这秸秆制沼技术是我们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来的,像这样冬天还能正常运转的,目前在全国也不多见。”说起村里的循环农业,法家村党支部书记宋锡峰头头是道。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近日,记者就法家村的循环农业进行了现场采访。走进该村的沼气生产基地,只见干净整洁的院子里伫立着4个上千立方的大罐,其中一个罐壁上醒目地写着“国家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4个大罐中有2个秸秆发酵罐、2个储气罐,出来的沼液、沼渣被一个设备自动分离。由于秸秆进行了充分生物质厌氧消化反应,所以沼气纯度很高,能充分燃烧,沼液、沼渣也没什么臭味。

记者随即来到一户名叫盛桂兰的村民家中。她一边将家里的炉灶打开,一边对记者说:“你看,这火又旺又不冒烟,方便好使还便宜,比原来用液化气省一半多钱呢。”

在该村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自然生态农业采摘园里,记者看到一排排温室大棚里生机盎然。据这里的负责人介绍,蔬菜、瓜果种植不施任何化肥、农药,植物栽培时,在土里埋了20公分厚的沼渣,平时用沼渣灌溉,果蔬不仅长得旺,还不易长虫生病。大棚里产生的尾菜、瓜秧等则成为黄粉虫的“美食”,变废为宝。

据了解,法家村大型秸秆沼气工程成为循环农业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日转化生活沼气1700立方,通过村供气管网供应1000多户村民生活燃气,年消耗秸秆12000吨,产生沼渣2100吨,沼液5100吨,减少了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碳排放。沼液、沼渣改善了土壤,增强了地力,生产出安全放心的果蔬。同时,充分利用园区产生的尾菜养殖黄粉虫,年消化尾菜500余吨,年出口干虫450吨,带动了600余户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达到了经济、社会、生态、能源的和谐统一。

新闻推荐

“淄博作家看海润暨文学现场十年精粹丛书出版座谈会”举办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秸秆制沼拉动生态循环农业 □本报记者 孙春晓)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