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历二月十四日是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每当我听到有人唱起《父亲》这首歌时就会百感交集、热泪盈眶。父亲在我心中就是一座大山,让我仰止崇敬。
父亲小时候,家境贫困却酷爱读书。1933年考入梁漱溟创办的乡村建设研究院第一师范学习,接受了革命思想。
“七七”事变后,父亲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1945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国后,1953年父亲任淄博专署文教科长,在党的领导下,组建了淄博联师、省立周村师范,还领导筹建了淄博二中、三中、四中、六中,加上前建的五中由桓台迁来张店,共五处中等学校。这期间还将流散在民间的京戏和五音戏演职人员组织起来,分别成立了市京剧团和五音剧团。他是建国后淄博文教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父亲虽然历经坎坷,却始终坚信党,坚信社会主义。他一生刚直不阿,表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道德风范。父亲有共产党员特有的豁达胸怀,对功名利禄,生死归宿看得很轻。父亲在遗嘱中声明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待母亲百年后将两人的骨灰撒在淄博这块生他养他,他一辈子战斗工作的地方。父亲很重友情,关心他人,对待老朋友、老同事、老部下,总是念念不忘。在家里对母亲、对我们,他也是充满爱心。父母结婚以来,感情甚笃,互敬互爱,金婚纪念时,父亲满怀深情地写诗一首:“恩恩爱爱五十年,风风雨雨情谊深。书生偏爱农家女,知冷知热知吾心。半世姻缘非寻常,白首相依更足珍。欣逢盛世风光好,同心携手朝前奔。”
父亲对我们勤劳恩养,慈爱有加,经常教导我们如何做人,要求我们正直、宽厚,在家勤谨孝敬,在单位团结和睦。
父亲的一生光辉而坎坷,他留给我们深深的怀念。他的和蔼容颜常常浮现在我们面前,萦绕在我们脑际,他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品德和气概仍然鼓舞着我们。
还有几天就是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父亲,你在天堂还好吗?其实在我们心目中,父亲从未走远,还是那么亲切和蔼,还是那么豁达乐观……
新闻推荐
张店:“四德”建设聚起正能量 □本报记者杜清亮通讯员江大涛樊亮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