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心耕耘 爱浇灌 ——淄川特教中心“感动淄博”背后的故事

来源:淄博晚报 2015-03-25 16:55   https://www.yybnet.net/

○都玉秦韩苗

“一切为了特殊孩子,为了一切特殊孩子,你们用父母的慈爱,老师的深情,哺育着孩子们幼弱的心灵,用无声的语言,点亮了孩子们童话般的世界,你们用无私和奉献,为孩子们撑起爱的蓝天,为折翼的天使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5年2月6日晚,淄博广电大剧院。

当“感动淄博”10年回顾暨2014“感动淄博”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宣读对这个群体的颁奖词时,全场掌声如潮,真情涌动。

获此殊荣的,就是淄川特教中心教师群体。

就是这个群体,用爱的付出感动了淄博。也就是这个群体,她像慈母一样敞开温暖的胸怀,哺育着每一个智障孩子,她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和培育着这些残缺的花朵,她用挚爱呵护着一群折翅的天使,她用赤诚为这些特殊孩子擎起一片爱的蓝天。

就是这个群体,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明天”的办学宗旨,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以生为本,优化队伍、规范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让每一朵花儿都沐浴在阳光下。

播撒阳光——收获别样幸福

“对于这些刚入学的孩子,有时真是束手无策,有时刚刚安抚好这个,那个又跑了,一节课就算喊破了喉咙,也没有一个回应的。”刚刚担任康复班班主任的李成果老师说:“这些孩子年龄小,多数患有自闭症,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协调能力都比较差。刚入校时,让他们学会上厕所,就成了‘头等大事\’。课堂上,跟他们讲再多有关‘厕所\’的知识都是无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带着孩子一遍遍地去厕所,天天如此,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基本都学会了。”

无法自理的孩子学会自己吃饭了;经常大小便失禁的孩子能有所控制了;自闭症的孩子能听懂老师的召唤了;脑瘫的孩子能独立行走了,孩子们学会写字了……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对老师们来说就是幸福,就是成功。

不仅如此,老师们还像妈妈一样教孩子们洗手、洗脸、穿脱衣服,帮他们换洗大小便弄脏的衣裤。每天不断岗地照顾着学生,课上、课间、课外、吃饭、休息都不离开老师的视线,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安全,付出了其他工作岗位所没有的辛苦。而孩子们也会用其他的方式来回报老师,有的孩子们会送给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有的孩子为老师揉揉肩、捶捶背;有的孩子会在老师劳累的时候搬个凳子放在跟前……这些简简单单的举动却让老师们感受到这些孩子特有的细腻情感,也会为此感动不已。

对特教老师来说,孩子们每一步的成长就是对自己付出的最大回报,即使有时觉得辛苦,但每每看到孩子们点滴的进步,心里全都是满满的幸福。

家校合作——架起共育桥梁

“老师,看我缝的行不行……”课堂上孩子们正忙着穿针引线,用不织布缝制笔袋、钱包和各种小玩具,老师和一名家长正在逐一的指导。这是区特教中心家长助教的一幕。

家长助教体验活动在区特教中心已实施多年,这是一项为每个学生创设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改革,实施至今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从去年开始起,学校拓宽教育资源途径,每天两个班级各3名家长到校当“义工”。主要是协助任课教师组织好重度智障儿童的课堂纪律、课间活动、如厕教育、课间操等方面的工作。这不仅为学校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给孩子们带来了崭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而且也为家长提供了一次感受学校、体验教师生活的机会。

“我们家长每天面对这样一个孩子,都觉得束手无策,看到老师们管理这么多孩子,真是太不容易了。在协助老师们教育管理孩子的过程中,我也学到很多很好的教育方法。以后,我会多与老师们联系,多支持学校的工作。”助教家长深有感触地说。

经过几年的努力,淄川区特教中心已逐步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良性“共育”模式,在完善家校合作机构和制度方面走在前列,与家长委员会构成联合教育网络,并为家长委员会提供办公地点和活动场所,形成“天天都是开放日,天天都有家长在”的教育观。值班家长可以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巡视,进课堂听课,与教师和学生交流谈心,与领导沟通,参与学校管理,给学校提合理化建议或意见等等,成为学校、教师的协助者和合作者。学校还以“家教讲堂”的形式,面向全体家长开展培训,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家教水平,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赢共进。

潜能挖掘——点亮自信人生

为了给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康复训练条件,淄川区特教中心在狭小的校园内,因地制宜开辟了十几个康复训练场地,创设训练条件,帮助学生扬长补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2013年,学校创建为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

“我们会根据孩子的评估结果对他们的当前能力进行分析,为孩子设计康复课程,通过听觉统合、感觉统合、个别化、游戏介入、行为矫正等教学活动进行康复训练。”正在为0-6岁儿童进行训练的翟南南老师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行为和情绪控制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根据新课程要求和残障儿童的能力需求,学校紧紧围绕“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了“低、中、高”年级三类课程体系,集中全校教师力量自编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绘画与手工》等校本教材,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获得最全面、最充分的身心成长机会。

为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特点,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发展、补偿缺陷的训练课程,如绘画、手工、舞蹈、口风琴、脑瘫足球等,既补偿了学生的生理缺陷,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了让特殊孩子展现自我、树立自信,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展演和比赛。在省市文艺汇演和绘画比赛中,《我的梦想》等多个节目荣获金奖、创作奖、辅导奖等大奖,学生的绘画作品也荣获国家省市区一二等奖。自闭症学生刘鑫先后参加了全省“我是大明星”、“齐鲁中国梦”、“春晚总动员”等比赛活动。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精细动作,培养了协调能力,促进了身体康复,收获了缤纷的艺术教育成果。他们的精彩表现赢得的不仅仅是荣誉和掌声,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自信。

技能教育—拓宽生存通道

“这个是我做的,这个是……”九年级的艳蓉指着五颜六色的彩泥画、用针线缝制的小玩具……自信地告诉妈妈。

孩子们的作品还不止这些,学校的作品展室里,摆满了十字绣、丝网花、泥塑、彩带绣、钻石画、不织布、旧物改造等各种手工作品。“这些都是在老师、家长指导下,学生自己完成的。”区特教中心主要负责同志指着满屋子的作品说。“看到这些作品,老师、家长们就有了成就感。”

寻找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为了让孩子们过上更有尊严、更体面的生活,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严格规范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积极推进“基础+技能”、“全面+特长”的特色教育改革探索,把培养学生生存技能、融入社会能力作为重点来抓,着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先后开设了泥塑、串珠、十字绣、丝网花、彩泥画等特色校本课程,以提高他们自理、自立的能力,提高生存发展的质量。

让学生勇敢地走进社区、走上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这是学习生存、融入社会的最佳途径。区特教中心每年都会组织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到超市购物、学习存取包裹、去市场买菜、认识公交线路、体验菌菇养殖、到实习基地职业锻炼等。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实践活动,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赢得尊重,学会生活。

为了表示对学校和老师们的感谢,家长们自发制作了锦旗、匾额、挂盘,写了感谢信。他们说,我们的孩子是不幸的,但他们又是幸福的,因为这里有关爱他们的特教老师,有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课程,有适合他们成长的舞台,还有社会各界浓浓的关怀。在这里,他们有快乐、有尊严、有自信……

由于各项工作成绩突出,淄川区特教中心先后荣获“全国第四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先进单位”、“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市依法治校先进集体”、“市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30多项荣誉称号,教师群体被评为2014年“感动淄博”年度人物。

特殊教育是一方贫瘠的土地,不过,贫瘠的土地并未阻挡住花开的脚步,淄川特教中心的老师们用集体的智慧和无私的大爱用心耕耘、用爱浇灌,让特殊的花朵在灿烂阳光下美丽绽放!

新闻推荐

张店中心城区图文清理工作收尾 两周清理违规万余处

城管队员清理橱窗广告...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春天的希望2015-03-26 16:55
评论:(心耕耘 爱浇灌 ——淄川特教中心“感动淄博”背后的故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