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帝超(中)获得荣誉表彰朱帝超:周村区安监局安监员,1986年7月出生,2012年4月实现捐献,淄博市第8例、周村区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者。荣获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荣誉奖章、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山东省红十字会荣誉会员;2012“感动淄博”年度人物(群体)之一、淄博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淄博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淄博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先进个人、淄博市红十字会爱心特别贡献奖;周村区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周村区道德模范。
“全国有140多万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只有我与他配型成功,这简直太神奇了!”说起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朱帝超依旧觉得幸运得有些不可思议。
“全国有140多万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只有我与他配型成功,这简直太神奇了!”说起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朱帝超依旧觉得幸运得有些不可思议。
朱帝超是个血气方刚、爱说爱笑的帅小伙。当年还没成家的他却有着一个与同龄人不同的身份:全市第8例,周村区第1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朱帝超曾在周村区红十字会工作过。在工作中他了解到,我国现在有数以百万计的白血病患者,如果有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就能够挽救他们的生命。
2011年4月,周村区红十字会组织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平时就乐于助人的朱帝超率先挽起了袖子,自愿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2年1月10日,已经到周村区安监局工作的朱帝超接到通知,一位远在陕西的白血病患者从中华骨髓库中找到他的资料,且已经初配成功。
既意外,又惊喜。捐,还是不捐?朱帝超面临选择。“说是选择,其实对我来讲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捐!”他深知,与自己的选择紧紧相连的,是一个生命能否活下去的希望,这份希望自己无论如何不忍心从患者那里生生拿走。
第二天,朱帝超就在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医院采集了血样寄往陕西血液中心进行HLA高分辨配型。此后,朱帝超一有时间就上网查阅关于捐献需要做的准备。他开始调理身体,并加大了每天的运动量。整个春节假期,他减少了和朋友们的聚会,在家“修身养性”。他说,“既然配型成功了,就要对另一个生命负责任,自己必须保持一个最佳状态。”
2月中旬,好消息传来:二人高分辨配型成功,朱帝超可以为对方捐献造血干细胞,他非常开心。
年近五旬的父母得知惟一的儿子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担心会影响他的健康,朱帝超把从网上查的事例、资料详细地跟父母作了说明。父母还是不放心,专门去咨询医生,医生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二老同意了朱帝超奉献爱心的决定。消息传到了朱帝超的工作单位,局领导和同事们也给予了他大力支持。
4月6日,朱帝超启程到山东省立医院为那名西安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在欢送会上,朱帝超才得知,自己要捐献的对象是一名1988年出生的青年。没想到被捐献者跟自己竟然只相差两岁,也许真是前世有缘。朱帝超的心情更加急切,恨不得马上就进行捐献,帮助这个“兄弟”战胜死神。
经过连续4天的动员剂注射后,4月11日9:00,朱帝超终于走进了造血干细胸采集室。随着分离机启动,他的血液也被缓缓抽出。近5个小时的漫长采集过程,朱帝超始终微笑面对。
他不时安慰着陪伴在身边的妈妈,告诉她自己一点都不疼。想着远方那位即将性命相交的“兄弟”此刻同样躺在病床上,等待着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来延续生命,朱帝超的眼神中透出一份坚定。最终,朱帝超成功捐献出了150毫升宝贵的造血干细胞,凝结着无限爱心的造血干细胞血袋,立刻被紧急送往西安。
4月12日,时任山东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的王志民为朱帝超颁发了捐献荣誉证书和奖章。王志民说:“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诠释着爱心,演绎着关怀,是人道奉献的高尚行为。朱帝超的爱心善举,体现了一位普通市民的社会责任感,他不愧是一名新时代的好小伙!”
(晚报记者丁兆云刘金芳)
新闻推荐
临淄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创作书法作品褒...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