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中考已经拉开帷幕,如何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是家长和学生特别关注的话题。今年中考,淄博市命题指导思想和题型较以前有哪些变化?考生复习时应注意哪些要点?为此,本报特约淄博新元学校的相关科目名师,请他们畅谈如何备战中考关键冲刺期,期盼对中考学子有所裨益。
重视过程淡化结果——给2015年中考生家长的几点建议
一年一度的中考将至,牵动了无数家长和考生的心。很多家长也是第一次处于“家有考生”的状态,第一次陪伴孩子一起面对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挑战。因此,部分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与考生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大体来说,这部分家长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过度关怀”型
这类家长可以算是众多家长中的模范代表。他们一直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他们付出的辛劳无法言表。中考临近,他们更是整日忧心忡忡,甚至有些家长患上了严重的“考前综合症”。
第二类“手忙脚乱”型
这一类家长,多半都是初中前三年不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目前又不了解中考的整体形势,于是在这个阶段,他们就会表现的手忙脚乱,甚至不知所措。
第三类“破罐破摔”型
这类家长对孩子中考没有信心,心态消极悲观,不认为孩子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那么,在这备考的最后一个月里,我们到底最应该做什么,怎样才能真正为孩子的心理解压,为孩子的前程指路,而不至于瞎帮忙、帮倒忙?作为带中考学生的班主任,结合考生家长的具体表现,谈几点拙见,供家长朋友们参考。我认为在这备考的最后阶段,各位家长需要根据考生的心理特点,做好三步走、四注意、五做到:
三步走
1.首先把中考备考当做家中的头等大事来抓。
2.再忙也要腾出时间,来了解一下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然后对症下药,帮孩子确定奋斗目标。
3.备考期间不加压,让孩子心情轻松、愉快、自信、健康,保持最佳“战斗”状态。
四注意
1.切忌唠叨。家长不要整天把中考挂在嘴边,时刻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考试要认真,不要马虎,一分之差,百人之后……其实,孩子也非常紧张,越说孩子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这种督促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更容易诱发孩子的不良情绪。
2.切忌过度保护。很多家长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甚至请假在家当“专职陪护”。考生本来就很难放松自己,再面对父母24小时的“无缝监工”,他们的焦虑情绪更会“雪上加霜”。
3.切忌过多干涉。很多家长生怕孩子不抓紧时间,于是就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不准这样做,必须那样做。这样会徒增孩子的心理负担,效果定会适得其反。
4.切忌期望过高。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接纳孩子的现状,更要根据孩子的水平提出期望,不要给孩子规定必须考上什么学校。要引导孩子重视过程,淡化结果,这样孩子没有负担就能轻装上阵。
五做到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把6月份平常化,让家里少些“备战”气氛,多些阳光和欢笑,这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会对孩子的心态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2.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越是临近中考,家长越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中考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家长要把担忧放在心底,把轻松写在脸上,向孩子传递积极情绪。
3.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中医有句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因此,与其让孩子服用药品或保健品,不如多给他一些肯定和鼓励,让他多一份自信和勇气。
4.生活上适当的贴心照顾。这个时候,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必要时要适当加强营养,并督促孩子劳逸结合,实现学习与休息的良性循环。
5.考前不定分数考中不谈成绩。不要在考试期间打听孩子考试情况,否则易引起孩子情绪波动。万一某科考试失利,要鼓励他看清自己优势所在;当孩子认为考得不错,家长不要表现得大喜,但应及时鞭策鼓励。
家有考生,这备考的最后一个月,应该属于非常时期。请家长朋友们做好后勤工作。并引导考生重视备考过程,淡化考试结果。让学生能够轻松平稳地踢好中考这“临门一脚”!
(作者王俊华:淄博新元学校语文教师,初四级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淄博市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20多年,多篇论文获市级一等奖)
新闻推荐
淄博市适应新常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2014年至2015年4月底 全市9.4万人次享受各项就业政策
招聘会现场...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