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信
西寨,淄博大地上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是我的老家故土;村庄里的男女老少都是些平平常常的庄户人,是我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历经沧桑,直面贫穷,日月相伴辛辛苦苦耕耘着瘦弱收成;春暖花开,秋收冬藏,风雨相伴一代一代丰满着伟岸年轮。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虽然因工作离开了故土,也不管别人的评头论足,在我的眼里和心里,老家故土最美,庄里乡亲最亲。
西寨故土情浓,缠绵今日昨天。地处淄博高新区的西寨旧村改造华丽转身成一个崭新时尚的居民生活小区。多少年来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户人住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楼房,开始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乡亲们的幸福挂在脸上,说在嘴上,揣在心里,笑在梦乡。
在挖掘整理复排村戏西寨梆子申报成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向省里呈送相关材料后,我满怀激情地用西寨梆子的曲调写了《西寨如今变了样》的演唱节目。村里8个俊媳妇登台放声高歌,赢得了台下乡亲们热烈的掌声。那唱词大概是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吧。人逢喜事精神爽,走上台来放声唱。唱一唱今天的好日子哎,西寨如今变了样。旧村改造盖楼房,一座一座好漂亮。设计新颖外观美哎,真材实料质量强。水电气暖样样有,还有电话互联网。铮亮扶手楼道宽,窗明几净室亮堂。冬暖夏凉恣悠悠,居民梦里笑声朗哎。人杰地灵好地方,名仕城里好风光。条条道路平展展哎,绿树碧草花飘香。文化广场活动多,男女老少健身忙。传承排演梆子戏,文化瑰宝放光芒。建设文明促和谐,科学发展凯歌唱哎。西寨如今变了样,干群团结奔小康。听党的话跟党走,幸福生活万年长。西寨旧村改造后生活小区拟名为“名仕城”,彰显着时尚的青春靓丽,因而唱词里有了“名仕城里好风光”的句子。
西寨十里八庄小有名气的缘由是从早些年来有唱大戏的传统习惯。我之所以从教师岗位被选拨到马尚镇干文化站大概也有其中的因素。后来,上级宣传文化部门把西寨命名为戏剧文化特色村。村里排演的一些剧目经常代表马尚镇参加区市甚至省的汇演和调演,获得过一些奖励。戏剧是西寨整体文化的支柱和基石,非遗项目西寨梆子像一株散发着泥土郁香的奇葩盛开在农村文艺百花园里,为乡亲们养眼,为故土添彩。
精心打造华丽转身的西寨让乡亲们幸福满足,然而,这之前西寨质朴无华未雕饰的原生态模样同样让我铭记和回忆。诸如村庄西头大湾里的乐趣,村戏台上的精彩引发的笑声,村土围子上“开战”的勇猛展示,关帝庙里神秘的窥探和敬畏,还有村北坡神碗塚美好的传说,村南坡石佛堂旧窑址曾出土黑釉古陶罐等等,都在一一述说着故土的古老历史、灿烂文明和厚重文化,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村西头的那个大湾曾是我儿时的欢乐场。每到夏天下了大雨,沟满壕平时,西大湾也盛满了雨水。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剥光衣裳,一个个跳进湾里。我们以狗刨式的泳姿从湾这边游到那边。有时还爬到湾边的弯脖树上玩高树跳水,比赛谁在水里憋气的时间长。上学后,学校为了人身安全,是严禁下湾的。可我们又怎么能经得住那一汪湾水的诱惑呢?有一回,有人向老师告了密,我们几个下湾的同学都罚了站。在老师严厉追问下,一开始我们都按攻守同盟的约定异口同声说:没下湾。老师是很有经验的,他让我们捋起衣袖,用手指甲在胳膊上轻轻一划,一道白白的痕清晰可见。原来,湾水混浊,下了湾后没来得及用清水冲洗,就留下了铁的证据。无奈,不光口头认错,还写了检查和不再下湾的保证书。到了冬天,湾水冻成厚厚的冰,又成了小伙伴们打滑和抽陀螺的场地。
村里的戏台是全村人娱乐的好地方。戏台是用大石头垒边墙,里面填满了土夯实的永久性露天舞台,它坐落在村小学的操场北边。戏台不光是唱戏,村里的群众大会都是在这里召开。村里的的业余剧团一个冬天里排的戏多是在过春节的大年初三开始展演,一唱就是好几天,四邻八村的也都呼朋喊友来俺村里看戏。丑角刘善昌、彩旦黄建寅、青衣房美昌和徐立财、小生张孝敬和吕丕升、变魔术的刘业昌在舞台上惟妙惟肖的表演常惹得台下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更令我陶醉的是唱大戏时的那种祥和的氛围。戏台上开场锣鼓敲响的时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鱼贯而入;那些卖花生、瓜子、山楂、软枣、糖果和糖葫芦的小货车也来了。倘若是晚场戏,小货车上都点有一盏小煤油灯笼,边看戏边照顾着生意。那些去晚了的,有的爬上了院中的树桠上,有的骑在了墙头上,有的站在带去的高凳上,人人痴迷沉浸在戏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上。
我童年的印象里,村庄的土围子墙是很高的,上面长满了树,围墙外是条很深的沟,出进村都要走村寨门,可惜我看到的只是留在寨墙里的门栓孔。村庄围子墙给我们小伙伴提供了理想的“开战”游戏阵地,一帮当坏人,一帮当好人,“开战”的结局都是好人凯歌归,坏人狼狈散。对故土的思念,有时是在和乡亲们的叙谈中,有时是在思乡的睡梦里。
我喜欢旧村改造后新西寨的名仕城,更喜欢记忆里的旧西寨,故土情浓。
新闻推荐
网上搜来改签号码被骗三千元 警方提醒:改签车票不能通过电话办理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