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一大早,市编办下派淄川区寨里镇甘泉村的第一书记韩峰开着车,带着记者从市里出发了。
“今天村里要挖两口蓄水池,还得再去村里走访一下。”韩峰告诉记者,今年6月25日,他来到了甘泉村担任第一书记。甘泉村是一个仅有251口人,98户的小村子。“别看俺村人口不多,适宜耕地才200来亩,但是却有着5000多亩的山地。”韩峰告诉记者,甘泉村60岁以上村民八十多人,如何改善好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提高村民收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一个个设想在韩峰心里扎了根。
“村里致富,我得想办法。”
“欢迎啊,挖掘机快到了,我们上山看看吧。”现任甘泉村村书记、主任陈继房今年55岁,是一个有22年“工龄”的老村书记。
连续多日的降雨,把山路“浇”得很泥泞,两位书记带着工人一边测量,一边干活。全然忘了头上的雨水和身上的泥巴。
“我和陈书记专门召开会议与村民代表商量了,要按照市级财政扶贫开发项目要求,根据甘泉村实际情况,带领村民种植核桃。”韩峰告诉记者,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村民的主要收入靠卖粮食,一年忙活下来都挣不了几个钱。“村里有个30万元的市级扶贫开发项目因为没有启动资金一直没有实施,这个月我们启动了这个项目,为村民每亩免费发放50棵‘香玲\’纸皮核桃苗,配套修建2个蓄水池和500米生产路。这个项目涉及村民近60户,种植核桃12000株,只要核桃苗按照要求种植、保证成活率,经村两委检查验收合格后,前两年,每年每亩将补助300元。”韩峰说。
“这次多亏了市编办给协调了十多万的启动资金呀,当然,俺俩还得想办法借上点,等核桃苗种上,配套设施修好,资金就会发下来了。”陈书记乐呵呵地说道。
韩峰算了一笔账,等核桃到了丰产期,一亩地能为村民带来至少5000多元的收入。同时在韩峰的带领下,村里注册成立了“淄博淄川好地方农产品专业生产合作社”,让村里的主打农产品有了品牌,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劣汰形式,走出了规范品牌效应。甘泉村的小米核桃也进了超市,增加了产品价值。
三个小时后,两个蓄水池主体工作基本忙完。两位书记腿和鞋成了“泥塑”。
“一天不见韩书记,俺心里就想他!”
每次到村里只要有时间,韩峰就会到条件最困难的村民孙同干的家里去看看。
“一天不见韩书记,俺心里就想他!”刚进门,孙同干就握住韩峰的手跟记者说道。据了解,孙同干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常年吃药。儿子最近又得了重病,家庭十分困难。韩峰在走访入户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和他结成了帮扶对子。不仅优先帮他高价卖小米、卖柿子,也想尽可能帮助他家解决困难。韩峰还帮助其他贫困户销售农产品,一共卖了2500余斤核桃和小米。
韩峰在上任的第一天,就逐一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四个多月,他几乎走遍了每家每户。“他就像是电视里的那个‘马向阳\’,从市里来的,一点架子也没有,都想尽办法帮俺村村民解决问题。”村书记陈继房告诉记者。
在韩峰的联系协调下,村里修上了党员活动室,未完工的旧村改造项目也新建了储藏室,硬化了楼前广场。修缮了村里的水池护栏和部分建设器材,新建了喷泉景观。由于村里60岁以上老人较多,多数人一辈子从未系统查过体。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韩峰积极联系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进村为全体村民免费进行了系统查体,还邀请内科专家进行了义诊。
“村里现在得用水车拉水,村民吃水成本太高了。市编办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正在协调水利部门对村里原饮用水井进行修复,用不了多久,村民就会喝上自己门口的水了。”韩峰告诉记者,他还有很多的梦想,他想让甘泉村有自己的村办项目和集体收入,他想让5000亩山地发挥作用,他想让甘泉村越来越美、村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