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来源:淄博日报 2015-11-06 02:53   https://www.yybnet.net/

□吕则征

陈老东升先生溘然辞世,使我失去了一位敬重的长者,令我惊愕,继而陷入无限的哀思。

当年,大学的恩师孟蒙先生与谭连先生同为当代文学研究学会的会员。孟老师写信给我,嘱我暇时拜访谭先生。那时,谭先生和陈先生住在与新闻大楼一路之隔的报社宿舍,在一个楼道,陈老住一楼,谭先生住二楼。去谭先生家,要过陈老的家门。一次,谭先生送我,碰巧陈老出门,谭先生把我这个晚辈介绍给陈老。早就拜读陈老文章,久慕大名,得一觌面,倍感荣幸。因为那时——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文化人、对新闻记者尤其是对名气较大的记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主编的言论点评集《芳草地》收入我的文章,对我大加称许。一番谈话,透出陈老对年轻人的羡慕和殷切期望,使我备受鼓舞。自此,承蒙陈老不弃,相隔三十多岁的两代人成了忘年交。

机缘巧合,九十年代初期,我也忝列报人行列。可惜此时,陈先生已离休,未能在工作上得老人家亲自教诲,深以为憾。好在办公室与他的宿舍几步之遥,只要得暇,便到家中拜访。听报社的掌故,评析文章优劣,谈采访技巧,交流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常常忘记钟点。陈老虽是讷言,但每每给我启发和教益。

孔夫子云:“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即说话谨慎,做事敏捷。陈老正是这样的君子。

离开了心爱的新闻岗位,已届耳顺之年。在许多人渐入老年状态颐养天年之时,陈老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写出了那么多的评论、诗歌、序跋,编辑出版了二十余本著作,参加无数次的书画赏石活动。在八十高龄创办《淄博石坛》报,一人编辑兼组版发行,还要撰写部分稿件。陈老许多诗作,自己用毛笔书就。这一切,工作量之大,效率之高,常人难以胜任。“敏于行”之君子,陈老当之无愧也。他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农夫,躬身劳作,忘我耕耘,谱写了春天的美丽,收获了秋日的硕果。诚如孔子所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已至。

21世纪,电脑普及,编辑流程进入信息化时代。陈老看到即使是邀稿手写也不受待见,不顾七十高龄,向孩子们学上网、学电脑操作。不仅学会文字录入,而且还办起了自己的“梅兰竹菊”博客。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好学不已,成为陈老的一种生存状态。

老当益壮,激情满怀,陈老身上始终洋溢着奋发有为的活力和勃勃生机,感染着与他接触的每一个人。与陈老交往日久,方悟得其源泉在于老人家向善向美的内心追求。

报社组织募捐,张榜公布,陈老捐献的数额每次都是最多。一次,与他谈到此事,他平静地说,我工资高,应该的。当他得知寒门学子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时,拿出钱又买上生活用品,奔波几十里送上家门。听到谁有难处,身同感受,解囊相助。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慈悲情怀、博爱之心、仁者之风。

每有大作问世,陈老要送一套给我。得知我有困难和不快时,陈老打来电话给予安慰。隔段时间,总要通通电话或见上一面,他一再叮嘱,珍惜时光,多读多写,写出精品力作。他是一位令人想起感到温暖、见面感到亲切的长者,温文尔雅,从容宽厚。先生驾鹤西去,晚辈痛失良师。悲戚之情,难以言表。含泪撰文,略表寸心。虽难述先生于万一,但先生高风亮节,仁德慈爱,当如范仲淹称颂严子陵: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新闻推荐

温暖涌动“天津湾” ——市民政局开展爱心送温暖活动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