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雪
通讯员张红春报道
本报讯淄川区是淄博市的老矿区,一批煤井因为各方面原因正陆续关闭,开采过程中留下的大量的矿坑水没了用武之地。淄川区水资办探索矿坑水再利用新途径,全区4000多万立方米的矿坑水有望变废为宝。
自去年以来,淄博遭遇50年一遇的持续干旱,对此,淄川区水资办着手科研项目,从“开源”方面想办法。“经过前期勘测,淄川区整个矿坑水的水量在4000多万立方米,而这些水基本都是废弃的,不能饮用,甚至不能浇灌,所以就成了废水。”淄川区水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水占到三分之一个太河水库,如果利用起来将置换等量的自来水用于生活用水。
由于矿坑积水后会经过地下岩层串层,从而影响地下水水质,给居民生活用水带来威胁,此前淄川区水资办曾进行过打钻灌水泥试验,将矿坑水密封住,但收效甚微。变“堵”为“疏”,变“废”为“宝”,将矿坑水处理后用于生产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此后,区水资办先后开展了《淄川区水资源状况调查与分析》、《矿坑水对淄川区水资源的影响评价与应用研究》、《淄博市淄川区矿泉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技支持。
目前矿坑水的开发利用工作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正与科研单位合作,探索通过处理矿坑水,达到工业用水标准,科学置换出优质自来水用于生活。“淄川区没有客水,水资源十分短缺,只有坚持科学管水,科学用水,把有限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好,才能以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区水资办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