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拥抱高效课堂的春天 ——淄博实验中学推进“组合课堂”教学改革纪实

来源:淄博日报 2015-12-03 02:44   https://www.yybnet.net/

□谢加沛程国涛韩雷

“每次来实验中学感受都不一样!这次感觉学校的课堂教学更是进步了一大截,让人惊喜!”

近日,在对淄博实验中学进行课程实施水平及教学工作督导评估时,市教研室化学教研员马佩强老师对学校推出的观摩课——《弱电解质的电离》作出如许评价。

一堂“让人惊喜”的课,何以“让人惊喜”?

事实上,这是仅有一年教龄的李佳老师切实践行“组合课堂”教学理念的结果。

2015年秋季新学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淄博实验中学“爆发”——学校全面实施、全员考核、全力推进“组合课堂”教学改革。

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

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对于普通高中而言,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近年来,淄博实验中学不懈探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力图打造彰显学校特色的高效课堂,从而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广泛学习、深入调研、审慎借鉴的基础上,学校决然实施“组合课堂”教学改革。

“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和最终受益者,是学校实施组合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10月16日,在“信息化条件下推进组合课堂教学改革”专题会议上,程德权校长说,“学校希望通过组合课堂的实践,打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质的、前沿的学习资源和信息资料,锻炼优秀思维品质,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校长一席话,不啻金石声!

这次专题会议吹响了全面实施“组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号角。继而,学校下发了《关于在信息化条件下推进“组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办法》、《“组合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勾勒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

所谓“组合课堂”,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戚业国提出的课堂教学理念。其要义就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的深度沟通。

对此,李启峰副校长进一步解释:“组合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引导教师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结合自身特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即把教材当作学生的世界;而“组合课堂”则把校内、校外资源,教师、学生、教材等都化为教学资源,也就是说,世界是学生的教材。

“组合课堂”更加富有内涵

“评价一堂好课,过去说,‘讲了\’一堂好课;现在呢,则称‘张罗\’了一堂好课。只有将各种资源进行组合,才能构成一堂好课。”戚业国教授曾在报告中说。

如何“张罗”?怎样“组合”?

通过切身实践,高一生物组徐红杰老师认为:“组合课堂”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机械地割裂,其要素极像不规则地拼插积木,是相互交叉、镶嵌在一起的。

9月25日,在生物组举行的荣誉课及“组合课堂”研讨活动中,徐红杰老师借助学校毕博网络教学平台、12xue等信息技术工具,对《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一课实现了四种组合:教材内容的组合;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的组合;教学方法的组合;学生学习方式的组合。

窥一斑略知全豹。以突破“细胞膜的结构”这一教学难点为例,徐红杰老师对教学方法的组合作了如下阐释:

人的肉眼看不到细胞膜,光学显微镜放大400倍仅能看到它的存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的结构。为此,我组合了四种教学方法:用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细胞膜;用3D动画让学生“看”细胞膜;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做”细胞膜;用错误的细胞膜模型让学生“说”细胞膜。即从“动心”、“动眼”、“动手”、“动嘴”等角度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培植学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学科素养。

市教研室生物教研员黄敬川老师评价:徐红杰老师的“荣誉课”,不失为一节精心“张罗”的好课。而10月26日高一地理备课组刘晓钟老师执教的“辨别地理方向”公开课,亦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刘晓钟老师充分利用毕博网络教学平台、12xue和‘一卡通\’等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组合,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高一地理备课组长李连慧老师课后点评。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教学资源的组合”环节,刘晓钟老师除了课前提供给学生包括自创的微视频等在内的学习资源包外,课堂上使用的微视频,还引进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电影《名侦探柯南》。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他将“柯南定方向”片段加以剪辑合成,帮助学生拓展野外定方向的方法。

由此可见,一堂好的“组合课”,思想更为深邃、内容更为充实、趣味更为浓厚。一言以蔽之:“组合课堂”更加富有内涵。

倾力突破教学时空界限

“如果平台上的资料真是我们急切需要的,那我们肯定回去看。”

“知识点如果理解透彻,我们可以选择性地看视频或不看视频。”

“老师,是不是看了教学平台上的东西,就不用上课了?”

……

针对学生反映,高二化学组备课组长吕志会老师感喟:“组合课堂”并不是让教师“偷懒”,而是对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符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此,徐红杰老师颇有同感。在讲授《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一课前,她就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与学生密切互动:

生:“徐老师,磷脂分子为什么非要形成磷脂双分子层而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单层的不行吗?

师:“不行,这是由磷脂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决定的!……再好好看看课本第66页的‘思考与讨论\’。”

生:氧气进细胞、二氧化碳出细胞时穿过的是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而不是蛋白质?而一些离子什么的进出细胞时穿过的却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师:首先表扬你啊,思考问题很深刻,能从根本上考虑问题的实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大小及性质有直接的关系。

……

看似轻松的一问一答,却包孕着教师的艰辛和智慧。

学生预习前,徐红杰老师把新课程资源包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微课和动画、预习任务清单、笔记整理、课前诊断测试”四部分内容。然后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板创建该课程的“论坛”,学生预习中遇到疑问可以在这里留言,也可以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当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她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该课程的“开学公告”,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预习新课。

“网络教学平台精确地显示了学生预习的轨迹,也精确地统计了学生预习的结果。”徐红杰老师介绍,“分析这些统计结果,重点、难点、易错点暴露无遗。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安排好呈现顺序,再根据每个知识点的特点搭配创设适宜的情景,一堂‘组合课\’便成竹在胸了。”

徐红杰老师的做法并非个案。现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突破时空界限,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淄博实验中学正成为一种“时尚”。

诗人说:草籽一粒,可以打开春天。

深秋时节,淄博实验中学“组合课堂”教学改革的草籽已然撒播,拥抱富有学科思想、学校特色和教育智慧的高效课堂的春天,可以想见、已不遥远。

新闻推荐

2016:淄博商业敢问路在何方 □本报记者柴昕常旭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拥抱高效课堂的春天 ——淄博实验中学推进“组合课堂”教学改革纪实)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