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为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淄博市建设工业强市的具体目标任务是什么?有哪些新思路?如何推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工业强市指挥部总指挥杨洪涛进行了专访。
杨洪涛说,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淄博市转调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要求和实现“十个新突破”部署,今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5%以上,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两化融合”水平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梯队。
杨洪涛表示,为实现这个目标,全面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工业发展转入质效提升新通道,我们将着力实现“六新突破”:
一是全力抓好经济运行调控,在稳增长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年度目标,编制落实经济运行调控方案,按月分解压实发展任务。重点实施“双50强”培育计划,推进中央、省驻淄企业与地方融合发展,打造稳增长的主力军;对产品严重积压、脱困无望的“僵尸企业”,在确保职工权益和企业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有关政策,让其平稳退出市场;切实落实好中央、省市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工业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全力抓好“三重大”项目建设,在做优增量调整存量上实现新突破。牢牢把转型升级的蓝图落实到推动项目建设的具体行动上,坚持以“优质项目建设”为纲不动摇,大力推进重点技术改造、重大工业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方式,制定“1+16”转调方案,通过对逐个行业、企业、产品定向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围绕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进行定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实现精准转调。抓好“以色列创新十年跟踪计划”有关工作的对接,大力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积极推进12个优势产业基地和一批“小巨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实现梯次转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壮大,通过兼并重组,最大限度实现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推动产业结构调强调优。
三是全力抓好“企业精细化管理年”,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上实现新突破。以开展“企业精细化管理年”活动为契机,瞄准国际国内行业一流标杆,组织制造业对标德国、工业创新发展对标以色列、化工行业对标台塑以及大力推广东岳集团、鲁泰纺织等企业精细化管理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明晰企业产权制度,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提高软实力建设。
四是全力抓好“智慧车间推进工程”,在两化深度融合上实现新突破。在高标准选树20个左右智慧车间示范项目、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在基础上,面向化工、机械、医药等行业,建设一批具有行业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智慧车间,推动10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工程、实现“智能升级”。充分利用新材料论坛、陶博会平台,加快高端人才引进,支持山东理工大学做大做强,推进校企融合,加快淄博“制造”向淄博“智造”转型。
五是全力抓好“绿动力”提升工程,在节能减排上实现新突破。用总额10亿元的财政补贴带动近110亿元的项目投资,统筹推进1500余个绿动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抓好燃煤锅炉、建材、冶金等4大类16个专项的协同推进、分类施治,进一步促进节能、减少排放。
六是全力抓好物流“3411”工程,在供应链一体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按照《淄博市物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加快公铁水3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设石化、建陶、卓创大宗商品物联网和隆众资讯4大区域和行业性物流中心,加快金泰传化公路港等11大物流园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由现在19.7降至15%以下,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60亿元左右。
“愿景美好但要付出努力,制度完善必须要抓好落实。”杨洪涛表示:我们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实工作台账,压实工作责任,以饱满的热情和优良的精神状态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和广大企业职工的奋力拼搏,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淄博建设工业强市的步伐会铿锵有力。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