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创新助长腾飞翼 攻坚克难铸辉煌 ——高新区项目带动创新发展激活内在新动力□通讯员 贾力 魏金辉 崔敏

来源:淄博日报 2016-01-15 18:14   https://www.yybnet.net/

山东省首家跨港通保税国际商品直营中心高新区3家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淄博淄柴新能源有限公司先进陶瓷产业创新园2015年,在高新区发展史上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科技创新提质增量,项目建设上演“速度与激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特别是在全市前三季度重点考核的七个大项中,高新区将重大项目、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社会融资总量四个第一收入囊中,成为全市科学发展的领头羊。

回顾这一年,高新区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常态,科技创新步伐加快,重大工程可圈可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一套套“组合拳”快而准、疾而稳,发力持续精准,逐步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它正用“引领”和“辐射”诠释着自身价值,助力淄博向更高、更新迈进。

科技创新驱动转调创新引擎

在129个国家高新区中创新能力评价位居30位;

各孵化器在孵企业及机构总数502家,累计毕业企业109家;

五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累计为区内外企业提供30000余次检测服务;

用于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累计达2亿元;

……

这些耀眼的成绩,释放出这样的信号——步入新常态的高新区,处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热潮,累累硕果不断刷新着科技创新的“高新区速度”,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近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生态科技城的目标任务,牢固树立“产业为首、创新为魂、项目为纲、民生为本、环境为根”的发展理念,按照高点定位、走在前列的要求,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把发展基点放到创新上,把着力重点放到转型发展上,举全区之力提高创新能力。

按照“孵化器+加速器”模式,高新区投资30余亿元,高水平建设了先进陶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及高分子材料等五大产业创新园,在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台北内湖分别建设了淄博瀚海硅谷生命科学园、淄博瀚海慕尼黑科技园和齐鲁科技园,构建了“一综合多专业、国内海外互动”的科技孵化格局。投资3亿多元在创新园内高标准建设了MEMS研发中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信息五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购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900余台(套)。

2015年,高新区谋局高远、聚势起航,新开工建设医药创新园二期、MEMS产业孵化器、仪器仪表产业加速器和齐鲁安全科技四个专业孵化器;引进中国创业梦工场·淄博、淄博众创空间C.D咖啡等五家众创空间,成立淄博高新区火炬众创空间联盟;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建设了淄博等离子技术研究院,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合作建设了淄博技术转移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了淄博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截至目前研究院已转化各类项目28个。在高新区,孵化器正像一个水平高超的“园艺师”,综合运用培植土壤、播撒雨露、普照阳光等一系列手段,将辖区的创新“盆景”,精心打造成产业“风景”。

如今的高新区,创新已走进企业、融入经济、驱动发展,成为助推经济前进的强大引擎,成为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抢占发展战略制高点的现实战略选择。2020年,淄博高新区将在新材料、健康医药和环保能源等领域形成若干个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创新产业集群,企业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以上;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0件;将形成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医药健康、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5+1”产业集群。

未来,高新区将全力实施好新一轮创新计划,实现重点跨越、勇攀科技高峰,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和生态科技城奋进不止、精进不息。

招商引资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科技创新是先导,招商引资壮筋骨。今年以来,高新区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核心工作地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登门拜访、敲门招商、点对点对接、面对面招商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批产业和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到高新区投资,实现了招商引资的平稳增长。

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相继落地投产达效:齐鲁综合物流港项目、博云数据存储、BV汽车轮胎检测、自贸免税商城、银泰城一二期等新型现代商业、服务业项目进区发展;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建信人寿等金融保险公司落户高新区;引进中烟新商盟(山东)非烟商品电子服务平台和展示物流中心、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投资的淄博联东铭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聚米集团、酷欧电商等电子商务类、服务外包及电商培训孵化企业80余家。

2015年,高新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发展后劲增强。实际到位外来投资额为80.9亿元(含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引进外来投资过亿元项目33个,其中,过5亿元项目14个,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57%、109%、165%、470%。招商引资成为带动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高新区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拒绝增加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新增项目结构优化效果明显。目前,以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已经开工和即将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将形成巨大的产能。

重大项目领衔区域产业升级

招商引资铺就发展通途,重大项目接踵而至。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的纷纷落地,高新区在寒冬时节迎来了项目暖冬,以强劲的发展态势迈进“十三五”开局之年。

2015年,高新区重大项目呈全面开花之势:重点建设项目132个,总投资1024.9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7个,市重大项目51个,51个市重大项目总投资396.5亿元;工业项目40个,服务业及民生项目11个;全年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0.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6%。

金晶科技汽车节能玻璃一期将于本月底正式投产,二、三期建成后可年产200万套汽车配套玻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高档汽车玻璃生产基地;

圣海保健健康系列产品项目通过盘活存量,实现新项目在已有资源要素上快速落地发展的典范;

山东淄博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600MW铜铟镓硒产品项目,现已完成投资19.3亿元,1号厂房和动力站主体完工;

……

拉动经济发展,项目投资是关键。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高新区把2015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攻坚年,提前确定新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落实重点推进项目的责任分工和任务分解工作,组织开展了“奋战50天,加快项目建设”专题活动,实行ABCD四类管理、全员抓项目,实施了“四个一”推进机制、项目代表制、“三代服务”、“一村一策”、项目建设约束机制等举措,分三批组织实施了21个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回顾2015年,高新区积极巩固提升项目建设的良好势头,努力保持项目建设力度和可持续性,为加快科学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高新区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从引进签约到落地、建设、投产,实行全过程一条龙服务,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效率,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实打实地为企业解决问题,努力推动项目建设见到更大实效。

一个个塔吊林立的项目,一座座现代化的崭新车间,正加速推进,凝聚成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强大合力。“十三五”开局之年,高新区将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特色创新园区,打造中国新材料城,抓好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主线,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金融运行撬动服务实体经济

重大项目遍地开花,优良的金融运行环境,为企业飞速发展保驾护航,一个个好项目相继开启发展新动能。开泰石化、深川电气、得普达电机、世纪天鸿书业等七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齐鲁科力、长征教育通过并购重组上市;头等网传媒、好妯娌电器、立金所金融信息咨询三家企业在齐鲁股交中心挂牌;金冠典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2015年,高新区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这一主线,主动服务发展大局,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资源要素加快集聚,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各项业务呈上升态势。截至“十二五”收官之月,区内共有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各类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9家。高新区社会融资总量为6.534亿元,社会融资总量增长率为493.01%,居全市第一。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政策是保证。高新区出台了《关于推动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涉及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鼓励企业上市挂牌、法人金融机构落户补助等方面的政策,对高新区金融资源集聚、金融体系完善发挥了积极的政策引导效应。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高新区金融资源逆势集聚,恒丰银行淄博分行、中信证券(山东)淄博分公司相继开业,淄博市第一只国家级产业发展基金“新型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发展担保基金”委托淄博融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开始运营。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驻区银行14家、证券3家、保险2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1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2家、典当行2家,已经初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担保、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多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的金融市场体系。

为帮助区内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高新区创新政企银合作方式,建立了“高新区政企银金融服务平台”,打通了各类金融产品与企业资金需求信息互动的通道,帮助区内中小微企业实现多层次多渠道融资。平台启动以来,已有300家企业进入,发布金融产品5项,组织银企对接活动10余次,推送各类相关信息50余条,受到企业广泛好评。税务部门与驻区银行开展了银税互动,信息共享,实现了小微企业、金融、税务三方共赢,将企业用水、用电、社保缴纳等方面的指标纳入信用体系,形成全社会诚信受激励、失信受惩戒的良好氛围。

在应对中小企业可能存在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上,高新区勇出重拳,设立了1亿元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帮助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到期顺利进行资金周转,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转贷压力,减少企业的财务成本,促进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收入保障区域稳步发展

岁末年初,高新区财政税收捷报频传。2015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28989万元,同比增长13.7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4500万元,同比增长13.3%,占财政收入比重77.4%,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6819万元,增长18.35%。一年来,高新区在培财源、抓增收、保重点、促改革、惠民生上下功夫,财政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在经济下行、结构性减税加快推进压力下,高新区进一步丰富完善财政发展的思路举措,坚持以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工作目标来优化思路、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收入调度分析,督促收入征管部门依法征收、均衡入库;与税务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重点税源的密切监控,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城镇土地使用税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确保税收应收尽收;积极推进财源“网格化”管理,加快建立横向到全行业、纵向到各涉税单元的基层综合治税管理体系,提高了税源管控能力,促进税源转化为税收。

2015年,高新区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推动项目、干成项目上,凡是涉及项目建设的资金都做到了及时拨付,提高了重点项目的保障能力。围绕经济工作中心,高新区切实发挥财政职能,用足用活资金和政策,不断增强财政资金支出保障能力,不断加大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财政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力促进经济发展。

在抓好重点项目的同时,高新区不断加强对科、教、卫、农事业的资金保障和扶持力度,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工作,让高新区居民尽享发展红利。据悉,2015年,科技方面总支出完成32149万元,同比增长25.9%,仅科技奖励资金就达到5265万元;教育方面支出完成36083万元,同比增长3.4%;医疗卫生方面支出完成7155万元,同比增长13.1%;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支出完成7689万元,同比增长34.1%。

财政是庶政之母,邦国之本,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率领全区人民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敢于担当,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了经济实力的逆势提升。高新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改善步伐持续提速。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宏观经济形势,高新区主动适应新常态,多措并举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全市经济你追我赶的大格局中,高新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目标,咬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助推全市经济乘风破浪发展。

新闻推荐

小雪到访气温降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创新助长腾飞翼 攻坚克难铸辉煌 ——高新区项目带动创新发展激活内在新动力□通讯员 贾力 魏金辉 崔敏)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