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春晓
通讯员董庆岳
郭敏报道
本报讯“为什么用颜色代表不同等级的预警信号?”、“大雾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火箭打到天上有什么用?”、“避雷针是干什么用的?”……3月19日,在淄博市气象局组织的“气象科普一日游”免费开放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人影展区、移动气象台、科普宣传展板前都围满了参观、咨询的人群,不少中小学生争先恐后地向气象工作人员提问,工作人员以幻灯片的形式,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讲解相关问题,“上演”了一场气象科普盛宴。
在市气象台综合业务平台,记者看到,现场的中小学生认真倾听、踊跃发问,探知气象知识的兴趣高涨,问题多种多样。许多同学还带着相机、本子和笔,认真地听取讲解,仔细地咨询、记录,并纷纷在气象仪器设施前拍照留念。
据悉,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精心制作了气象预报、气象防灾减灾、雷电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等科普知识展板、视频短片、幻灯片等,供广大市民参观、了解。这次活动激发了广大市民探索气象科学知识的热情,提高了群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扩大了气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不少市民表示,一上午的参观时间不够过瘾,纷纷预约下次参观的时间。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