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的《淄博市志(1986—2002)》
出版的《淄博年鉴》
市史志办主任毕建国(左一)参加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从事修志工作虽然清贫而又辛苦,但是,看到一卷卷、一册册的成果,尤其去年还获得“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淄博史志人的苦和累也就烟消云散了。
□本报记者楚春霞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作为权威的地方资料文献,被称为“一方之全史”,因此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了解沿革,还是追忆先贤、探寻风物;无论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还是资政育人、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淄博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的前身是淄博市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于1981年10月,负责全市地方史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1996年10月,更名为淄博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迄今已有35年。35年来,淄博史志人秉持“资政、存史、教化”的指导思想,坚持“广征、核准、精编、严审”的编纂方针,适应淄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需求,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恪尽职守、艰苦奋斗、辛勤耕耘,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轮修志,出版了两部《淄博市志》,29卷《淄博年鉴》,出版《淄博大事记》《淄博工业大事记》及《淄博抗战记忆》等一系列丛书,编纂了一部又一部精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业绩。史志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史志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
修志编鉴精品频出
修志为用,鉴今启后。市史志办多年来始终将修志编鉴放在主体地位,为党执笔,秉笔直书,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奉献给后人一部又一部志鉴精品,留下了权威的地方断代史资料。
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地区的地方史志编纂源远流长。全市范围内历史上修志共49次,计329卷,现存253卷。20世纪80年代初启动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后,淄博市于1996年初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区(县)两级共9部志书的出版发行,1997年8月,《淄博市志》获得全国地方志最高奖——一等奖,是全国13部获此奖的志书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获奖的志书。另外,全市范围内还编纂出版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乡镇村志200余种。
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了二轮修志工作。续修志书、展示全市改革风采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市史志办这些新时期的“史官”身上。2001年5月,全市续修新方志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展开。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规划编纂10部志书,包括1部市志、8部区县志、1部高新区志。至2013年10月,10部志书全部正式出版发行,全市、区县两级率先在全省整建制完成二轮修志任务,比省里要求提前5年,比全国要求提前7年。其中,《淄博市志(1986—2002)》分上、中、下三册,设42编,共390万字,是一部全方位记载淄博市自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大百科全书。2012年9月被方志出版社评为“全国地方志精品工程”四部精品志书之一,在2011年全省“八个一”优秀史志成果评选中被评为唯一的优秀志书,获全省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30年优秀志书奖。2014年获市第二十届社会科学评奖一等奖。当时,这部志书的出版,除了获得系列殊荣外,广受方志界专家的褒扬与肯定。国内知名史志专家相继在《中国地方志》《山东史志》等期刊刊发评论文章,从专业角度对《淄博市志》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同志也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2014年6月,副市长张庆盈还代表淄博市政府在全省史志工作会议上就淄博市又好又快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工作作了典型发言。
2015年年底,淄博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这是国家对地方志工作的最高奖励,也是山东省唯一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市史志办主任毕建国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项殊荣,充分肯定和褒扬了淄博市史志人多年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艰苦、辛苦、清苦的工作岗位上取得的骄人业绩。
编纂年鉴是市史志办的另一主要业务。《淄博年鉴》是一部综合性、权威性的大型工具书,由市政府主办、市史志办承编,于1987年创刊,是山东省首家创刊的地方综合年鉴,自此逐年编纂,连续出版。至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出版29卷。创刊以来,市史志办秉持“据求实之本,走精品之路,为社会服务”理念,在体例框架设计、资料内容选编、突出地域特色和优势等方面积极探索,从资料收集、编纂、校对等环节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年鉴编纂质量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史志成果评选中,2008卷、2009卷《淄博年鉴》连续两年获评为全省唯一的优秀年鉴。2012卷、2013卷《淄博年鉴》在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蝉联特等奖,2014卷荣获第五届全省优秀年鉴评奖特等奖、第五届全国综合年鉴评比一等奖。全市8个区县也陆续开展年鉴编纂工作,已实现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其中7个区县已实现一年一卷,全市各级各类年鉴成为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重要资料工具书。
29年来,《淄博年鉴》以全面丰富的内容和完整准确的记述,全面记录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系统汇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集辞书、年表、手册、图录、统计资料、便览、文献功能于一身,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成为领导倚重的权威“蓝皮书”、推动工作的实用“工具书”、各界欢迎的社会“百科书”。
多业并举样样夺优
在有些人看来,市史志办就是编纂市志的,而且是多年才出“一本书”。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市史志办早就从“一本书”飞跃到“多业并举”,除了“志”“鉴”之外,在“馆”“网”“刊”“用”等多方面齐头并进,并样样创先夺优,同样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近期,淄博市图书馆新馆的启用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市文化中心参观,同样坐落在此的淄博市方志馆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市方志馆作为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在全省是第一家,面积也是全省最大的,有3000平米。全国大部分的方志馆还是老馆舍,不规范,仅以藏书为主。但淄博市全新的方志馆是新理念下的新事物,集地情展示、阅览、教育、培训为一体,是为社会服务搭建的新载体和新平台,可让修志成果得以充分利用。也正是因为在修志工作中的瞩目成绩,市方志馆才能在淄博市文化中心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市史志办正在积极推动方志馆投入使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期待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会走进市方志馆,一睹她的气质与风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网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市史志办与时俱进,于1999年底始建淄博市地情资料库,即后来的地情网站。2005年,全市五区三县的地情网站全部完成建设。2006年,全市地情网站进行改造升级、整合,成为整体风格统一、地域特色各异的地情网站群。2008年,在全省史志系统首届“八个一”优秀史志成果评选活动中,获评为全省唯一的优秀地情网站。2012年9月,淄博市情网获淄博市首届“优秀网站”荣誉称号。2015年,市史志办对全市市、区县两级地情网站进行了第三次升级改版,网站资料性、权威性、实用性和观赏性又得到明显提升。目前,网站群全网资料总量达1.2亿字、1.2万余幅图片,并与山东省情网、区县地情网站互联互通,是淄博地区信息量最大、信息面最广、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地情网站和市、区县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数据库之一,成为淄博市为民服务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淄博市情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点击进入市情网,你不仅免费可以查阅两部市志、29部年鉴的全部内容,还可在此了解淄博大事、淄博名人、齐文化、陶瓷文化、聊斋文化、鲁商文化,获知淄博的民俗风情和名胜古迹。网友们浏览网站后纷纷留言:内容丰富,大开眼界。还有的网友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祝愿淄博市情网越办越好。
为不断拓展工作领域,推进修志工作,市史志办于2014年创办了《淄博史志》期刊,这本期刊已出版6期,栏目设置既有理论研讨,又有地域文化、历史故事、口头传说,为普及地情知识起到了平台和载体的作用,引发了许多历史爱好者阅读和投稿的兴趣,所刊发的不少文章,让人们从中找到了逐渐淡忘逝去的记忆,感受到了挥之不去的浓浓的乡愁。
应用服务广受好评
2016年1月,市生态水系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因孝妇河、范阳河水系改造工程来到市史志办,需要查找市志上的相关记载做好改造规划设计工作。市史志办相关科室的同志为其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推荐通过登录淄博市情网,快捷方便地参阅《淄博市志》,还可以查阅孝妇河及范阳河流域相关区县地方志,了解淄博市及两河相关故事和传说,为生态水系规划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做好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
以上事例只是史志服务现实的一个缩影,方志流传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市史志办高度重视运用史志资料为现实服务,使之在社会主义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其“资政、存史、教化”的重要作用。
去年纪念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市史志办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用时八个月,编纂出版了《淄博抗战记忆》,全书40万字,从全市角度多方位系统记述淄博八年抗战历史。该书分为六大板块,用翔实的事件、人物、惨案、老兵的口述,全面反映了淄博的抗战历史,展现了淄博抗战的历史画卷,填补了历史空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在全省史志系统也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将“大部头”变成“口袋书”是史志服务现实的典型体现。市史志办连续三年编辑出版《淄博市情手册》,体积轻巧的小册子已成为淄博市很多领导和机关人员的案头和口袋书,一册在手,全市每年简明市情一目了然,方便实用,资料性和可读性强,广受欢迎。2014年,《淄博市情手册》获评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
2011年,工业企业总产值、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万亿大关。消息传来,全市人民欢欣鼓舞,市史志办接到指令,集中力量,从当年11月4日至12月16日,仅仅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淄博工业大事记》编纂工作,并及时在全市的庆祝大会上发放,第一时间向全市人民彰示了淄博市工业取得的这一辉煌业绩。
为使史志工作直接服务社会,更好地推动“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要求的落地生根,市史志办自2015年开始推进史志成果“五进”(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活动,在市直机关全覆盖的情况下,在全市首批确定20家史志文化联系点,免费赠送《淄博市志》、《淄博年鉴》及《淄博市情手册》《淄博史志》期刊等史志文化书籍,传播史志知识,弘扬地方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修志问道直笔著史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干什么事都必须要有精气神。“修志问道、直笔著史”就是史志人的精气神。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淄博史志人在艰苦、辛苦、清苦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无闻,辛勤耕耘,“清苦寂寞永不悔,甘为方志献终身”,彰显了淄博史志人的良好形象。
“直笔存信史,彰善引风气”,淄博史志人为了核实一件历史事实,有的同志不知走了多少路,不知走访了多少知情者,不知查阅了多少档案;为了修订一篇文章,有的同志不知苦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知翻来覆去地修改了多少次;为了使每一本书尽量少出差错,有的同志不知来来回回校对了多少遍。为了史志工作,有的同志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有的同志长期伏案工作,患上了职业病……然而淄博史志人却无怨无悔,矢志不渝,秉笔直书,彰显了史志人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执蓍豪迈的精神追求。
正是由于淄博史志人的创先争优,才使得全市史志事业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第一部全国市级地方史志工作法规出台,率先实现了政府对全市史志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全面规范;全市第二轮修志任务率先全面完成,为全省二轮志书编修提供了有益借鉴;年鉴编纂进入成熟稳定期,品牌价值日益凸显,在全国、全省评比中保持领先地位;信息化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网站率先在全省实现第三次升级改版,资料性、权威性、实用性和观赏性明显改进;发挥史志资源优势,服务社会方式不断丰富,开发利用水平全面提升,助推文化名城建设的作用开始显现;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文明创建与各项工作相融共进,为史志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淄博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编制实施,为全市地方史志事业的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
从事修志工作虽然清贫而又辛苦,但看到一卷卷、一册册的成果,淄博史志人的苦和累也就烟消云散了,他们的心就沉浸在一阵阵的快乐之中。但新时期的“史官”们并不满足,他们还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获得这项荣誉,是淄博市史志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这是在全市上下共谋突破、共求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市史志系统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国家、省、市三级地方志工作条例和规划纲要精神,以继续走在前列为目标,发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推动全市史志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毕建国在市史志办荣获“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后信心满满地说。
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如同这座城市的灵魂,当这座城市把时光深处的珍藏呈现给你的那一刻,思想、文化和情感都得到凝聚与升华。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