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且书且诗且珍惜

来源:淄博晚报 2017-01-1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宗鲁浩宗鲁浩伉俪□宗鲁浩

宗鲁浩,原名宗汝浩,字百川,号五味斋主。淄川区人,年生。曾任职于市直机关、淄博日报社等单位,曾担任柳泉诗社副社长执行社长,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为淄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市老年书画学会理事,市诗社顾问,诗文书法多见诸报刊。

宗老虽年已岁,却拥有一份不老情怀,至今仍笔耕不辍,令人钦佩。本报特辑录他部分诗词、书法作品及多年习书研诗心得,与广大诗书爱好者共飨。

习书之悟

中国的诗、书、画共称“三绝”,是世界上独有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这三者同源同脉,形质互补,意象相融。它吸引我痴迷了几十年。我从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诗词是书法的筋骨,书法是诗词的载体,诗与书是不可分离的。已故老书法家兼著名诗人孙轶青老先生有首诗说:“诗为骨肉字为裳,翰墨情深韵自长。书内功兼书外得,二王以下效苏黄。”它言简意赅,充分道出了我们常说的“诗书合璧,相得益彰”的基本涵意。

写书法作品,字一般都写的比较大,所以最适合书写简洁生动的联语和诗句。而绘画自古以来都以诗点睛,以诗句书款题跋,构成真正的画意诗情。一幅普通的绘画,用美妙的书法题写上几句与之相贴切的古人或自撰的诗句,才能大大提高画的品位和欣赏水平。唐时有个叫郑虔的人,他的一幅诗配画传到了唐玄宗手中,皇上十分欣赏,遂即御笔题了“郑虔三绝”四个字。这就是诗书画号称“三绝”的由来。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善诗善书亦善画,成为集三绝于一身的名士。以后的辛弃疾、唐寅、郑板桥及近代的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启功等,都无不是响当当的集“三绝”于一身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都充满着书、诗、画相映成辉的浓郁文学气息,因而称誉古今中外。

古人论书,都讲“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画家掌握了书画技巧,再将自己的诗词或联句书之于画面,神采气韵即可跃然纸上。因为诗词启动了笔意,笔意阐发了诗情,品位自然就显著提高了。

但如今令人遗憾的是,画家大部份与书法诗词越行越远了,他们只重描龙画凤,设色、用墨却与诗书几乎无缘了。我们在市、省甚至全国举办的形形色色书画展赛中,不管是作者、观者、或是堂堂评委,大多只讲求书画作品本身的用笔用墨和结体设色等形质,而忽略了体现神采、气韵、意境的配诗题跋和落款。有不少书画作品,所抄录的别人诗词中,还时常出现错别字和繁简字混用的现象,这必然给人以庸俗之感。最近市里举办的几个大型书画展,一个展厅内重复看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北国风光”、“钟山风雨起苍黄”之类的毛泽东诗句,实在令人叹息无语。这虽无不可,但反复雷同必然降低书画展赛的价值和意义。

我一生嗜爱书法尤其是草书,下面我着重谈点习草体会。中国独有的汉字草写有悠久的历史。汉代即开始有了在隶书基础上的章草。随后张芝创制了互相连绵映带为特点的“今草”,到东晋时草书大盛,王羲之是有名的“书圣”,他的行书和草书都是千古不朽的佳作。后来几代的行、草大家,皆取法“二王”,至唐代草书更为兴盛,相继出现了“癫张醉素”为代表的大草和狂草,到明清又出现了祝允明、董其昌、傅山、王铎等书法大家,他们的草书典雅、狂放、淋漓、奇肆,这些经典作品一直延续到现代,这都是世界公认的我们传统国学文化中的瑰宝。

草书看上去潦草,似乎是书者任意而为,实则不然。草书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草法法则,有其固定的格式、规律和体系。要写好草书必须首先具备扎实的楷书和行书功底,因为草书的诸多笔法、结体、章法都是从其他书体演化过来的,而其中笔法更是草书的灵魂,尤其它的线条必须有筋有骨,蕴含着无限生机。书者如没有很强的控制毛笔和驾驭线条、字形、章法、墨色的能力,是绝对写不好草书的。草书字里行间连绵绞转,畅速淋璃,并非只讲书写速度。关键是要写出草书的气质,写出书者的风格。那种书写时摇头晃膀,不讲章法规矩的狂扫乱挥,根本算上什么书法艺术。

写草书必然展示书者的个性风格,所谓“字如其人”是也,但那是靠书者在坚持不懈的书法临习中逐步形成的,所以我们说书法创作比绘画作诗更难,就是这个道理。

写好书法作品,根本关键还是在于笔的运动。康有为有句名言“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而运笔则是从长期刻苦练习中悟来的。书法之道,就是要认真学习古贤典籍、认真继承传统,总之,书法是不能抄近道、走捷径的,必须坚持不懈靠帖临摩,才会功到自然成。

习诗心得

所谓中华诗词,就是指的格律诗词。不符合格律要求只凑字数的诗词,只能叫自由体诗词,而不能冠上中华诗词这个称谓。

古今知名文人雅士,无不是能书善诗的。近代的张大千、于右任、齐白石、徐悲鸿及淄博市已故去的李左泉、陈伯鸣、昃如川、张茂荣等先生都是诗书画皆佳,堪称集三绝于一身的老前辈。他们留下了大量作品,值得学习、效法。

中华诗词是以汉字为载体,是语言和音乐、字形和字义、文字与图画的绝妙结合,其内涵之深、形式之简、音韵之美、影响之大是其他任何国家、任何文字形式无法具备和比拟的。

诗词创作是要费细功夫的。平仄格律是创作诗词的技术活。欲学诗必先弄懂、学通。学诗一要有决心,二要有耐性,企图一蹴而就,吃现成饭或知难而退是绝对不可能学通的。写好一首诗,要首先掌握好诗的韵律、平仄、对仗、词语、涵意,才能状物抒怀,使诗句优雅生动、耐人寻味。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做到多学、多想、多吟、多改。

多学,就是多看多读点古典文学,多学点古贤流传下的诗词作品,以增长自己文学底蕴。

多想,即是多构思。历史上即有"王维敲句走入醋瓮"的故事。我也常有半夜三更睡不着,好歹想起一句自认为的“妙句”,马上开灯提笔记下。这其实是许多同道都有过的经历。另外还要多想诗的意境,怎样把诗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这种“诗痴”精神是诗者大多曾经具备的。唐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多么优雅生动、情景交融、悦目喜闻、耐人寻味的千古绝唱啊。诗词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切忌直白和用抽象化概念化的政治口号及政治术语,这是诗作者必须心领神会的必备常识。

诗作者还要尽量学会吟诗。由于格律诗所具有的音乐美,声律和谐,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形成深沉的回环之美,吟者只要掌握了声调的“平长仄短”规律,即可吟出一唱三叹的抒情气氛。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的佳句,就是用吟唱来回味琢磨自己诗词的真实写照。所以说,不熟悉格律,就把格律当成束缚自己的枷锁镣铐,而熟悉了它以后,它就变成帮助我们锤炼字句撰写佳作的好朋友了,诗作读起来也就婉转回环铿锵有力了。

作诗还要不厌其烦地多改,写诗不要急于求成。清代大诗人袁枚曾说过“一诗千改始心安”。很多古贤名句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如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是从“到”与“满”几个字中,“推敲”了十多次才定格成“绿”字的。

以上所言,皆属浅见陋识,尚望方家批评教正。最后赋小诗一首作结:三绝同源一脉连,抒情写意逐毫端。诗书合璧乾坤大,国粹弘扬天地宽。

新闻推荐

张店区委书记孙来斌 全面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幸福张店

1月日,张店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顺利闭幕,在此次党代会上,张店区委书记孙来斌在接受本记者专访时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将承载着广大市民的殷切期盼,以梦想点燃激情,以实干创造辉煌,力争用5年...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且书且诗且珍惜)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