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体校,年长一些的朋友可能都不陌生,在那个强调金牌至上的年代,区县一级体校可是体育人才通道的最基层的一环。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大本营,业余体校曾是奥运争光计划重要的基石。但是,“三集中”(集中住、集中学、集中训)的学训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体育发展的要求。不再承担文化课教学的责任之后,体校也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利用场地和教练优势,用另一种形式拓宽挖掘后备人才的途径。
“一定时期,那些有体育特长、文化课又好的学生,大多不愿来体校。”区体校吴兆秋副校长谈到。如今,人们享有高等教育的机会胜于以往,但对于缺少系统文化学习的体校生而言,即便最终有幸进入体育类大学的对口专业,原本基础知识的厚薄和当前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的狭窄,都向较早从事体育专业的人抛出问题,“你的未来会不会走进死胡同?”
“文化课没有竞争力,学生出路就没有保障,随后的招生就出问题,严重的就导致后辈人才断档,学校生存就很困难。”吴兆秋表示。作为学校规模小、学生数量少的区县一级体校,文化课的发展成了影响生源的最核心问题,我区体校也出现了同样的难题。
针对此状况,区体校采取了“一校两牌+多点布局”的体教结合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教练员进校园,体育项目进课堂。“根据普通学校的发展意愿,把相应的运动队设点分布在学校里,体校负责派遣教练管理训练,学校负责学生的学习和日常事务,两者有机结合,既维持了专业队的发展,又拓展了学生的兴趣。”体校李杰校长如是说。“选好苗子是区县体校竞技体育方面第一位的工作,普通学校生源充足,在不影响文化课学习的情况下,既完成了优秀运动员的专业性指导,又拓展了普通学生的业务文化生活,竞技体育和青少体育一举两得。”目前,区体校16名教练员先后在11所学校,建立了轮滑、游泳、摔跤等14个专业队伍,教练员手下在训队员已达到500余人。
让孩子假期参加体育活动培训,是当前许多家长的选择。为此区体校积极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度,让家长也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管理之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好孩子的安全、交通问题,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成才。
借助各学校力量实现了体校教练员的组队训练, 区体校还得到了上级体育部门的支持。据悉,市水上优秀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市击剑优秀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区轮滑训练基地等相继成立。接下来,准备挂牌的市级优秀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还有自行车、轮滑、足球等项目。今年3月,周村二中击剑队代表淄博市击剑俱乐部参加了2017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首次参赛的孩子们虽然略显不足,未取得骄人战绩,但他们已通过努力走上全国比赛的舞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们能为家乡父老争金夺银。
纵观多年来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的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来自以体校为核心的训练系统,而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创造辉煌的必由之路。“金牌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它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区体校要创新发展,走多元化、开放式发展道路。‘体教\’结合,多点布局体育专项基地,在培养体育兴趣的同时发现体育苗子。”体管中心高锡军主任强调到。
在创新教育模式的同时,区体校也在加紧硬件设施的建设改造。李杰说到:“区体校正在对旧体育馆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成为含14个功能区的新型开放式体育馆,满足竞技体育和部分群众体育项目的需要。我们也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力争在2018年对体校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完善新的招生政策,创新初中划片招生+特长生招生模式,向着建设体育强区之路大步迈进。”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杨忠奎)5月24日,淄博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淄博市青少年宫举行。淄博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绍彦当选为艺委会主任,淄博市美协副主席、淄博市中国画学...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