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周村,这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和有序街面上,更在于它的文化、历史、亲和力,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中市民的文明水平。在城市外部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作为城市软环境的市民素质、文明水平如果没有得到相应提升,那么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建设将不复完整。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品质乃至社会进步的状态。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日前,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争做最文明市民”的实施方案》,制定《周村区文明市民三十条》,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滴水穿石,贵在久久为功;春风化雨,贵在润物无声。只有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成为众矢之的,方能防止“破窗效应”,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文明变成市民的生活自觉与行动方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
“六最”城市源于最文明市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更是“六最”城市创建的受益者,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参与,才是创建“六最”城市的关键。做文明人,要有所为。做最文明市民,就要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排队上公交,等号办业务;在工作中遵纪守法、立场坚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在生活中热心公益、处事公道、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做文明人,要有所不为。不说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剩菜、不剩饭,不乱贴滥画;不乱摆摊点,不毁绿种菜,不铺张浪费,不搞封建迷信。当文明这个词出现在眼前时,我们每个人只需要对照自身,看看这些“微不足道”的文明细节是否做到,就能看见我们生活的城市的文明程度。
当然,知易行难。只有让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才能在全区上下蔚然成风。认知文明,进而实践文明。通过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我们才能提高文明素养。而这座城市,将因为我们每一位市民的文明言行,散发出最闪耀的文明光彩,“近者悦,远者来”也必将在周村得到最生动的诠释。
□张兴国
新闻推荐
淄博市率先在全省启动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化管理 构建事业单位“大监管”格局
晚报讯(记者赵晓雯通讯员张圣玺)去年以来,淄博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编制、公布了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第一单”,审核确定117家事业单位法人业务事项1016项。记者从市编办获悉,事业单位业...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