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不能降
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年度目标是:优良天数和蓝繁天数分别达到55%(200天)和65%(237天)以上、改善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按照重点产业升级改造、布局调整和低端企业落后产能市场出清为主的治理思路,以“四位一体”区域为核心,对产业结构和污染现状进行全面系统摸排,从产业结构源头开展治理,加大对污染企业关停取缔、提升改造和搬迁入园力度。组织开展四大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区域产业布局入手,对主城区南部、西南部、东部和东北部等重污染行业聚集区域开展全面环境综合整治,6月底前完成主城区周边8个区县23个镇办(园区)的综合整治,共计5374项治理任务。制定“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实行拉网式排查,确保底数清、无遗漏、企业信息完整。6月底前,全面淘汰20蒸吨/小时及以下645台燃煤小锅炉(含导热油炉、茶炉大灶、经营性小煤灶等)和330台生物质锅炉、导热油炉。10月底前,主城区及各区县建成区各类门头房、农贸市场、早餐摊点、旅馆及洗浴、理发等商业场所实现散煤全替代,基本实现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
坚持流域污染防治标准不能降
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今年淄博市治水目标。
对所有直排企业按照COD40mg/L、氨氮2mg/L实施提标改造,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污水治理设施全盐量和总氮的提标改造,以齐鲁排海管线纳管企业为重点,对重点行业纳管企业按照行业排放标准实施提标改造。全面完成孝妇河流域“治用保”6大类46项治理工程,构建完善孝妇河流域治污体系。以马踏湖列为全国水质良好湖泊为抓手,对上游的猪龙河、乌河实施直排口封堵、河道清淤疏浚和河道人工湿地建设,提高乌河、猪龙河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全市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和COD、氨氮深度治理提标改造工程。各类工业集聚区全面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化工园区、涉重金属工业园区内企业逐步推行“一企一管”管理模式和地上管廊建设。
坚持生态保护和修复标准不能降
今年淄博市生态修复方面有四项重点工作。
实施“1256”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生态修复绿化1万亩、退耕还果2万亩、荒山绿化5万亩、建设6条骨干绿色通道治理工程。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出台淄博市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严格按照国家、省规定的工作期限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积极开展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石油加工、化工等行业企业用地,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严格保护生态红线。编制《淄博市生态红线保护规划》,高标准完成生态红线实地划定,加快生态红线立法,尽快出台生态红线保护条例,为生态红线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推进生态水系建设。以“八河联通、六水共用、清水润城”为目标,着力构建孝妇河、范阳河、猪龙河、文昌湖等主要河湖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实现水资源流域内循环,减少污水排放量。
坚持打击环境违法标准不能降
生态淄博建设,需要铁的手腕。淄博市将构建完善的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度,对环保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顶格”处罚和停产治理,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高压严打态势。完善环保、公安联合执法机制,充分运用司法手段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解决环境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形成企业守法常态化机制。对中央和省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对群众反映强烈、多次通报仍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加大提级调查力度,对问题整改不力、监管责任缺失的负责人依法依规给予问责处理。
(记者袁一军)
新闻推荐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三个不能、做到三个带头、坚守五条底线\’新要求,始终把生态淄博建设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点、改善民生福祉的落脚点,一以贯之抓...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