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修的养鸡场每天都有大丰收
将线路拉上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杨立刚、谭秀宗两人为赵增平送来了有视频的“戏匣子”
淄川区太河镇有座睡佛山,一条山沟劈成了两座岭。北边岭上住着66岁的赵增平。南边岭上住着55岁的翟建修。
两人住的地方原来叫樵峪村。因为路太难走,21年前,政府把村子整体搬迁到了山下的孟机村。樵峪村撤销后,地图上也找不到了,可村民赵增平和翟建修不走。
赵增平说:“在山上养羊挺好的。”就养了50多只羊,还种上了桃树、李树、花椒树,一年收入两三万元没问题。
翟建修说:“在山上养鸡也不错。”就养了800多只鸡,不光养鸡,还养鸭,养鹅,后来又弄来红嘴雁,鸡蛋、鸭蛋一筐筐的往山下搬,收入也不错。
两个人在这里生活、创业,打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可是,村庄撤销后,公共服务也随之撤离了,路不通,手机没信号,他们的幸福GDP靠什么创造?
翟建修说:“这里啥也缺,就是不缺电,两个电工师傅隔上十天半个月的,就会来服务。”
赵增平也说:“隔上一阵见不到他俩还怪想的。”
他们说的两个人,一个是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太河供电所的杨立刚,一个是他的同事谭秀宗。21年来,两人结伴上山维护线路,电一天也没有断过。
谭秀宗说:“这里太偏僻,如果用电出了问题,主要靠我们主动巡视来发现。”进山的路实在难走,一趟要大半天。摩托车走到一半也没法走了,两人只能靠步行。6月21日,两人又来到山里,翟建修正用电磨磨玉米,再合成饲料喂鸡。他指着满屋的鸡蛋高兴地说:“看我这800只鸡,四五天就下了这么多的蛋。”
检查了线路、设备都正常后,杨立刚和谭秀宗又往山顶的赵增平家走去。春天的时候,山上的香椿刚发芽,赵增平摘了些给他俩留着。结果,两人忙着“井井通电”,赵增平等到椿芽蔫了也没送出去。两人知道这份情谊重,想到上次来的时候,看到赵增平喜欢听的收音机没法充电了,一合计,凑了100多元钱给他带来了一台插储存卡的小电视,不但能听收音机,还储存了几百部戏曲和电影视频。
教会了赵增平使用小电视的方法,两人发现老人家里用电有些问题,处理起来一来二去就黑了天。杨立刚说:“虽然是晚上八点多了,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已经家常便饭了,不管是城里客户,还是住山客户,都能享受到一样的供电服务,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淄川区太河镇政府岳阴片片长孟庆东管理着7个村2700户人家,其中就负责原来的樵峪村地片。他说:“供电所没有因为人少、维护难就放弃了,继续为留在这儿的村民服务着,平日里也是不分白天黑夜的服务全镇农业、工业用电,广大群众都交口称赞。”
现在,每天放羊的赵增平,时刻都把那台小电视充满电带在身边,边看着羊儿满山跑,边听着戏曲哼哼歌。蓝天,白云,青山,峻岭,日子慢慢地向前淌着,赵增平、翟建修仍然快乐地生活在这里,歌唱着美好的生活,也创造着幸福GDP。一个百度地图都搜不到的村庄,因为电的存在,变得越来越好。
(晚报记者高金霞通讯员远德亮)
新闻推荐
淄博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举行淄博壹美整形美容医院万瓶矿泉水送学子
晚报讯(记者鲁璐通讯员孙经博)6月25日,淄博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在淄博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咨询会有全国150多所高校来到现场,与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学生填报好志愿。...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