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艳
通讯员李艳梅
假冒留学女儿想诈骗钱财,不料却行骗到银行员工头上,行骗败露。6月18日,建设银行淄博高青支行员工就遭遇了这样一场微信新骗局。
建行高青支行员工李女士的女儿在英国留学,母女俩经常通过微信联络。这天,李女士收到微信加好友信息,打开一看微信名片竟是女儿的姓名、头像和签名。李女士虽然疑惑,还是添加对方好友,微信上便出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女儿”。
这个“新女儿”不断发来消息,称老师因父亲生病昨天匆忙回国。由于走得过于匆忙,来不及换汇,老师便将筹集好的医药费交予女儿,交代过段时间再汇款给她。但此时老师亟需医药费给父治病,远水救不了近火,女儿便不断请母亲联系老师,先从国内汇款救急。
李女士心生疑窦,马上发送微信视频邀请。视频连接后,画面中孩子脸部显示不完全,虽然是在开口说话,声音却断断续续。女儿称手机进水,话筒坏了,但视频最后听筒中却传来洽谈租房价格的对话,声音十分清晰。
机智的李女士立刻询问女儿生日,对方回答又快又准。李女士再次试探让孩子回答家长和姥姥的生日,对方回复“妈你怎么了?”让李女士更加感到不安。“平时孩子说话的语气不是这样,而且在微信里从不喊妈妈的。”李女士让孩子打开电脑QQ视频,对方推脱还要起床,等明天再说。
看到大为反常的女儿,李女士立刻与女儿之前微信号联系,并通过QQ、微博等发送信息求证。
原来,此前女儿的同居室友在网上发布了一则租房广告,留下女儿联系方式,曾有自称房屋中介与女儿视频沟通租房事宜,假女儿便盗用了这一视频录像,在获取微信号码后,用真女儿头像照片和信息来注册微信,通过QQ空间查找母亲号码,冒充身份骗取信任。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26日晚,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韩国祥带领环保督查组,对高新区部分建筑工地、工业企业进行了环保夜查。20点40分,夜查组来到柳泉路和兰雁大道路口附近一...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