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夏日炎炎,难觅清凉。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淄川区西河镇小马陵村。
两山环抱,荷花池、海棠园以及立在池中的小凉亭与对面4排“将军楼”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山村景观。谁又能想到,多年前它曾负债累累,而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中国十佳小康村”、“山东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这一切还要从他的领头人张玉宝说起。
有些承诺,做出了就是一辈子
1996年,个人经营耐火企业的张玉宝被组织选派到小马陵村任党支部书记。面对当时村里负债三十多万元的实际,张玉宝当下做出决定:把自己的100余万元固定资产全部捐给村集体。
领着老百姓过好日子,张玉宝将自己的承诺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经过多次向村民征求村庄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村委最终确定了“工业兴村、农业富民、全面发展”的路子。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发展村办企业,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村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林果、蔬菜、黄烟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形成粮食、林果、蔬菜三个生产区,实现连片种植,拓宽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连续三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小马陵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集体搬迁,让全村人住上“阳光房”
小马陵村的祖祖辈辈都是居住在背阴的南山坡上,早上10点见到日出,下午3点太阳落山,尤其到了冬季,滴水成冰。而在对面则是向阳的平坦地块,交通也方便。
张玉宝望着这片土地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既然村里有钱了,就要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
1999年春天,以土地置换为形式的迁建新村壮举在小马陵这个120余户人家的山村拉开了序幕。历经10年时间,总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整村迁建,全村置换节省土地120多亩,新建168平方米的二层居民楼124套,5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50套,全体村民全部搬入新居,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
永葆党性,强化“造血”增福于民
采访中,无论是班子成员也好,村民也罢,提起张玉宝,无人不竖大拇指。据会计粗略估算,自张玉宝上任以来,自掏腰包为村里修建广场、铺路、安装供水管道、配置健身设施以及发放教育、养老补贴等不下500万元。
小马陵村村两委成员共有3人,自1996年以来村两委班子一直连选连任,村民对两委班子非常支持和拥护,满意率非常高。
张玉宝一语道出真谛:“俺村虽小,但党建工作丝毫不落后。”小马陵村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5+X”党员活动日、“三集中三规范”等制度,积极开展党员走访联系群众活动,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企业是小马陵村发展的强大保障。在张玉宝的带动下,企业抓住时机由生产耐火材料转为开发浇注料,与各地专家教授联合开发出黏土结合浇注料等20多个品种,其中有3个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安排本村剩余劳动力120多人。
采访结束已是正午时分。临走时,张玉宝指着长势正旺的海棠园说:“按照现在的行情,光是这一万多棵欧美海棠就能收入一百余万元,将来按人口平均分配给村民,他们的腰包还能再鼓一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庆文)临近期末,淄川区西河中心校从四个方面明确重点,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扎实做好期末各项收尾工作。一是科学复习,夯实质量生命线。以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师精心制定出不同...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