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崔葳通讯员李强冯斐玲孙彦宁
近日记者到淄川区了解到,2017年该区以被确定为全省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部活力,强化部门职能,统筹教师管理,为推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制度保障。
“区管”:
破解历史遗留瓶颈难题
刘青是由昆仑中心校借调到淄川区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过去由于编制无法及时理顺,无论工作考核还是职称评聘都要回原单位进行,既不便于学校管理,也影响了工作积极性。自2016年淄川区推行“区管校聘”管理改革以来,按照“人岗一致”的原则,全区365名借调人员的编制关系全部得到理顺。
“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区管”: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原则,区编办将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区人社局将核定的中小学、幼儿园竞聘岗位指标,全部交由区教体局管理。区教体局根据各学校编制、班额、生源等情况,科学核定学校岗位数量,并将编制使用控制数和岗位指标下达至各学校,由学校结合实际合理使用,切实提高了学校管理自主权。
“通过实施‘区管校聘\’,打破了校际间人事界限,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全区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完善,制约教师流动的瓶颈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为促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谈到“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成效时,淄川区教体局政工科科长杨德标说。
“校聘”:
激发学校内部办学活力
“原来我只是学校的一名普通青年教师,去年学校实行竞争上岗之后,我竞聘上了教研组长,是学校的竞争上岗制度,让我有了新的动力。”2007年参加工作的淄博十中生物教研组长邵娜娜说。
“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校聘”。为全面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内驱工作动力,2016年,淄川区教体局科学制定教师岗位竞聘实施方案,各学校按照区教体局核定的岗位指标数量,将聘用岗位设置到各级部、科室,明确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等事项,择优进行聘用,有效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竞争上岗打破了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摒弃了论资排辈的落后体制,增强了教师的危机感、使命感与责任感,促使其端正工作态度,自我加压,自我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谈到岗位竞聘时,淄川区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冯玉娥如是说。
“流动”:
让优质资源成为源头活水
“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能有机会回农村任教,既能反哺乡亲,又能实现教育理想。”“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以来,淄川区实验小学张艳丽老师成为第一个从城区重点学校申请到山区学校任教的骨干教师。
张艳丽老师的工作变动只是该区教师流动的一个缩影。2016年,淄川区有15名教师从非城区学校调城区学校工作,26名教师在城区与乡镇、非城区学校之间和城区学校之间进行了调整;太河、峨庄等5处山区学校35名富余教师对口分流到城郊师资紧缺学校,有效缓解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师资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在完善‘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基础上,继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抓好教育评价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重点工作,着力打造优质教体品牌,办好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体育。”谈到今后工作打算,淄川区教体局局长牛少健信心满怀。
新闻推荐
近来,工商银行淄博分行强化措施,加快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营销,刷卡消费市场份额稳步扩大,实现信用卡业务规模与效益的协调发展。该行加强购车分期业务营销,加强与车行合作,充分利用好汽车经销商...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