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崔葳通讯员李强申戈
7月1日,在淄川中学音乐楼一楼101琴房传出阵阵悠扬的古筝乐曲声,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此学习古筝的不是在校学生,而是来自社会上的群众业余爱好者。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及文化生活需求,淄川区教体局结合教育实际,充分调研论证,依托区政府上线的“淄川文化云”平台,充分发挥学校艺体教师、社会培训机构专业老师、非遗传承人等人才资源优势,开设太极拳、毽球、门球等25项健身项目与古筝、水粉画、扎染等56项艺术技能课程,供群众“点单”约课,服务群众健身及文化生活。据统计,教体“文化云”上线以来,已完成文体培训1800余课时,服务群众25000余人次。
“以前自己想接受点健身或艺术方面的培训,可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培训途径,现在好了,只要在手机上下载安装‘淄川文化云\’,动动手指就可以免费学习自己喜欢的项目了。”淄川区实验小学学生家长吕静高兴地说。
“我们实行的是‘双惠\’授课制,第一‘惠\’是授课老师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志愿培训服务;第二‘惠\’是由社会培训机构与学校免费提供学习场地,开展体育健身、讲座等惠民培训。”淄川区教体局体育总会负责人谭红娟介绍。
“在我们教体‘文化云\’培训菜单中,每个培训项目都有活动介绍、教师介绍、活动地点、活动时间及有关注意事项,约课群众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时段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区教体局群体科科长车呈群补充道。
“我喜欢书法,平时一有时间就喜欢拿着字帖模仿练习,练字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惑不能及时排解,通过免费约课,经过专业老师的点拨指导,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自己的书法水平也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淄川区西河镇大马陵村的书法爱好者孟宪利享受了教体“文化云”带来的便利。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群众提供更精准、优质的公共文体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及文化需求。”淄川区教体局局长牛少健如是说。
新闻推荐
想想自己看过的书,还是最喜欢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从于丹老师的一次访谈节目上第一次听说了南怀瑾老师的名字,记得当时于丹老师是这样说的:“我觉得讲论语,我的水平还不行,应该是像南怀瑾老...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