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是一个拥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工矿区,多年的大规模开采造成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地质环境问题复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任务异常繁重。近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生态淄博建设的重要内容,累计投入资金近16亿元,扎实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全市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地质环境工作会议会场
淄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推动生态淄博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确保裸露山体、关停矿山全部复绿,努力实现山青水秀、天蓝气爽的目标。为此,淄博市委、市政府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放到生态淄博建设的高度来抓,市委书记周连华、市长于海田多次听取汇报,做出重要指示,并纳入全市生态淄博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导。副市长刘荣喜高度关注,多次听取工作专题汇报、多次到重点区县进行调研,对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并到重点区县进行现场督察。
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区县淄川、高新区、张店等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针对关闭石灰石矿山重点生态破坏区域,制定了生态修复方案,落实了责任牵头单位,争取用两至三年的时间,恢复生态环境。
淄川区委、区政府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纳入全区生态建设的大局。书记、区长亲力亲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干,坚持做到治理方案亲自把关,资金亲自安排,重点矿山亲自协调,尤其是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拨付3500万元专款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启动资金,保证了淄川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顺利启动。
部门联动、协同配合。国家五部局《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6〕63号)、省四厅委《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工作方案》(鲁国土资发〔2017〕1号)相继下发后,市国土资源局立即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环境保护局编制了《淄博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淄国土资字〔2017〕45号),确定了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各部门履职尽责,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为找准工作切入点,抓紧启动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市国土局抓住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力时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关于推进淄博市开展已关闭石灰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对策建议》,此件由市政府办公厅以参阅件的形式印发,进入了市五大班子领导的视野,也得到了市委书记周连华同志的亲笔批示:“市国土局的调查报告深入细致,问题分析透彻,所提对策可行,淄博市石灰石采矿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的路子,形成几个正规且有一定规模、有生态修复和安全保障能力的公司,在满足市内需求的前提下,实现集约化开采”。同时要求分管市领导牵头研究办法,把临时性的关闭措施提升到长效可控生态层面,为促进全面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牵涉面广、投资额大、投资周期长,全市多数区县对此存在畏难情绪,持有观望态度。如何打破这一僵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市国土局认为:淄博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能否有所突破关键在淄川、难点也在淄川,这是由于全市2015年关闭的68家石灰石矿山企业中,淄川就占了44家,可以说只要淄川完成了治理任务,全市的工作就完成了三分之二。为此经市局党委研究,及时出台《淄博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列为2017年“十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并确定在淄川区率先开展关闭石灰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试点工作,通过培育典型、树立标杆、以点带面的方式,激发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推动全市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铺开。
他们选择了有效的路径,实现突破。
外学内创、摸索路子。在淄川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淄川国土资源分局牵头,由具有丰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验的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无偿提供技术支持,采取外出学习、内部挖潜的方式积极探索符合淄川区实际的恢复治理路子,形成了翔实可靠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全面摸底、编制规划。淄川区政府组织国土、矿整办、林业等部门对全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全面实地踏勘、定位测量落图、逐一建立台账,查清了全区地质环境特征、分布、类型、规模等,委托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编制了《淄川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规划(2017-2021)》和《淄川区2017年石灰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实施方案》,为推动地质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指导。
以点带面、积极推广。在淄川区试点工作全面展开,矿山恢复治理工程大张旗鼓实施之际,市国土局于2017年6月9日在淄川区召开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现场会,市政府副市长刘荣喜、省厅地质环境处处长刘洪磊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与会领导充分肯定了淄川区的试点经验,宣传推广了淄川的经验做法并对全市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作了再动员再部署,从此开启了淄博市矿山地质环境全面恢复治理的良好局面。
目前,已有3个关闭矿山和1个生产矿山正在实施恢复治理工程,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工作起了带头、模范作用。
据悉,淄博市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长期目标是到2025年,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达到80%,无新增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市国土局副局长张德平表示,将计划用2—3年的时间彻底治理完成。树立标杆以点带面整体启动全面覆盖
参加全省地质环境会议各级领导实地了解废弃粘土矿治理项目情况省厅领导在淄博指导工作
在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中,市国土局按照“整体生态功能恢复”和“景观相似性原则”,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水则水”的治理思路,相继拨付专款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启动资金,岭子镇沈家河粘土矿区、龙泉镇废弃粘土矿的恢复治理,因地制宜的推进废弃矿山的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观光旅游、养老疗养、种植养殖等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新模式,就是“四个一块”:
政府拿一块。如淄川区政府投资3022万元,对1997年关闭的龙泉镇废弃粘土矿实施综合治理,恢复生态面积近60万㎡,复垦土地面积38万㎡。
向上争取一块。近年来,市国土局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4374.4万元,开展了39个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如2014年,省财政投资300万元,完成了张店区沣水镇张炳石料矿区矿山复绿工程,平整场地38319㎡,回填种植土27447m3,因地制宜建成了藕池鱼塘,把该项目打造成了当地的一个绿色景观,受到当地村民高度评价。
企业自主治理一块。对正常生产的持证矿山,市国土局坚持督导企业实行边开采、边复绿、边治理,力争做到补上旧账、不欠新账。比如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自2012年起,累计投入治理资金7000万元,种植果树10万余株、新修道路3.5Km,治理恢复山体8万㎡。
鼓励社会资金投一块。如淄博市高新区九顶山矿山生态恢复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高新区东南角,南北分别毗邻玉皇山、黑铁山两座山脉,为采石场遗留下的废弃地,占地面积260余公顷,其中分布有数座采石残存山体及大小矿坑数十个,山体破碎崩塌、滑坡坠落严重,矿坑现场多碎石及危岩坠落,不但视觉污染严重,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高新区管委会通过利用PPP模式,引入北京东方园林公司实施综合治理,目前已投入资金近3亿元。拟通过生态修复等工程,提高九顶山生态效益,形成特色鲜明的集生态旅游、自然观光、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山地森林公园,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生态效益已初见端倪。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地质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工程基础、资源基础和环境基础。为此,淄博市国土局局长孙中华表示,市国土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思路,切实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放到生态淄博建设的高度来抓,用实际效果来检验我们的工作。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淄博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淄博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因地制宜创新模式保障推进取得突破深入矿山企业调查研究
全面开展非煤矿山采空区调查治理工作
高新区九顶山矿山生态恢复施工现场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孔晓文)近两天来,持续不断的高温让不少市民选择开车出行。但也有很多市民选择乘坐公交车,因为中心城区不少公交车已经开放冷风,让乘客在炎炎夏日里享受到难得的清凉。记者从公共汽...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