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熊飞
9日,一名年轻女子被送到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呼吸急促,体温已经高达40多摄氏度,是中暑最严重的状态热射病。然而,这名女子却穿着长衫长裤。女子的家人解释说,因为她刚刚生了孩子,现在正在坐月子,所以必须得穿得厚一些。此外,为了不落下“月子病”,将来“怕冷怕风”,他们坚持不开空调、风扇,让她盖着被子。尽管医生全力抢救,可最终没能挽回女子年轻的生命。(据7月16日《重庆晚报》)
这样的悲剧,在很多人看来,是颇有些不可思议的。在现代文明与科技理论已取得长足进步的当下,竟然还会有人因“捂月子”的陋习而丧生,的确让人唏嘘。但如此悲剧绝非个案与特例,近年来已接连发生过多起。2010年7月,潍坊一产妇为了避免受到风寒,家里室内平均温度在36℃左右,头脚都捂着,身上还穿着秋衣秋裤,最终,由于中暑严重,该产妇不治身亡。2015年8月,家住上海奉贤区的一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出现中暑现象,因为家里处置不当,产妇情况十分危急。随后,产妇被送到医院救治,最终经抢救无效身亡,留下了出生刚十天左右的孩子。去年,杭州也有位产妇因为“捂月子”进了医院。
众多悲剧表明,尽管“捂月子”的陋习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没有市场,但由于受老一辈人观念的影响,其并未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仍在不时地危及广大产妇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因而,对于这一陋习以及因此造成的悲剧,我们不能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批判其愚昧与落后,而应当果断介入其中,让“捂月子”的危害为更多人所了解,从而让这种陋习彻底失去存在的土壤,如此才能杜绝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产妇作为“坐月子”的“当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对于“捂月子”等陋习要明确拒绝。医院作为权威机构,在产妇以及家属中很有“分量”,医院在产妇出院前应尽到普及正确坐月子知识的义务,指明“捂月子”等陋习的危害。而媒体、社区居委会以及妇联等机构,也应大力宣传“捂月子”等陋习的危害,并向民众传播科学合理的产后护理知识。
“捂月子”陋习导致的悲剧,或许并不是太多,但只要发生一起,对产妇、对孩子、对整个家庭都将是巨大的噩耗,因而我们需要更多防患于未然的举措,把此类陋习早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玮杜清亮特约记者闫盛霆通讯员张永红郗文娇2008年,百名专家淄川行启动,开启了淄川与高校的校企合作之旅;2012年,百家企业院校行启动,实现了企业走进高校院所,掌握了...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