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毛一杰
初伏的到来导致连日来的高温湿热天气,让我区市民尝到了“蒸桑拿”的滋味。近日,记者从淄博市中医医院和周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了解到,因为近期持续高温,“热”出病来的患者明显增多,截止到7月13日,仅在区医院确诊患有严重热射病患者多达7例。医生提醒,老人孩子及慢性病患者要避免正午前后出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高温湿热天气的三伏天不仅易引起中暑,严重的还会患上热射病。淄博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春光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中暑患者数量增加明显,其中一个在工地从事户外作业的中年男性中暑较重,得了热射病。
“因为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并缺乏防范措施,该男子出现了晕厥症状。入院时患者的血压极低、体温很高,身体机能已出现‘热衰竭\’,病情危重。多亏抢救及时,目前病情基本稳定。”张春光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中暑一般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类。其中,先兆中暑的患者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轻度中暑体温一般会超过38℃,同时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重度中暑体温常在40℃以上,主要表现为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其中,热射病已经是重度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
那么,哪些人容易中暑?市民又应该如何在三伏天预防中暑呢?张主任表示,虽然各种人群都会受到高温中暑影响,但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最易“中招”。
如果身边的人出现诸如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怀疑是中暑早期症状,需让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淡盐水、绿豆汤等饮用,一般可很快恢复;对于重症中暑病人抢救的关键是降温,可采用冰水、井水、酒精擦洗全身或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等措施,努力使体温回降。若病人出现寒战,应减缓冷却过程,并及时就近就医。
“预防中暑要多喝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张主任强调,防暑关键是防晒。高温天要尽量穿质地轻薄、透气性好、宽松和浅色的衣物,外出时涂抹防晒霜,戴宽檐帽、墨镜或使用遮阳伞。
尤其要注意高温天气出行时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外出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户外锻炼也要适当减少。在户外工作时,最好带好冰凉的饮料和必要的防暑药品;在口渴前就要有意识地补充水分,在极热极渴的时候,不要大量喝冷饮。另外,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千万不要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据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天周村还是高温湿热天气,张春光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天气炎热,首先要多喝水。“这里的多并不是让大家暴饮,而是应该少量多次,按时喝,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
另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食物方面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等。大量吃冷饮反而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突然降低会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其次,市民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降温措施。比如凉水冲手腕,即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五秒,因为那里是动脉经过的地方,这样做可以降低血液温度。另外,夏季在使用空调时,白天温度不要低于24℃,晚间不要低于26℃,否则就算没有中暑,“空调病”也会找上门来。
张主任表示,天气越热越要保证睡眠。高温天气体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助预防中暑。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新闻推荐
7月2日,我们淄博晚报小记者夏令营正式开始了。我们的第一站是厦门白鹭洲公园。公园的鸽子颜色大都不一样,它们三五成群,在草地上不紧不慢的啄食,我们兴奋地跑过去想与它们嬉戏,它们却只是很不屑...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