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淄博花灯艺术节《丹凤朝阳》灯组。□本报记者马景阳刘磊
本报通讯员冯萍
“千呼万唤始出来”,2018淄博花灯艺术节将于2月7日晚在淄博市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璀璨点亮。启动活动以“聚焦淄博花灯·媒体在行动‘春节到张店来看灯\’”为主题,中央、省、市30余家媒体将共同聚焦淄博花灯盛会,全面展示淄博花灯的独特魅力。
根植齐文化的
淄博“闹”花灯
全长110米的灯王《齐鲁盛世》、流光溢彩的《丹凤朝阳》、惟妙惟肖的《鹊桥相会》、展示齐文化的《稷下学宫》、千姿百态的《百旺闹春》……2月3日,站在形式各样、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花灯灯影下,难免让人应接不暇,惊叹声不绝于耳。
虽然此时淄博花灯艺术节尚未正式“亮灯”,但慕名而来“打前站”的游客却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猜灯谜、游灯会,每组灯都有自己的故事,提前感觉到了浓浓的‘年味\’。”市民王启峰告诉记者去年回老家探亲没赶上,这不今年孩子一放寒假便索性提前来看看。
淄博花灯久负盛名。相对于用料装饰更加考究、做工更加精细的南方花灯,与自贡花灯及哈尔滨冰雪灯并列,作为中国花灯“三大奇葩”之一的淄博花灯以“声、光、动、奇、秀、巧”特点著称,而且从诞生起就带有齐文化的烙印。
“由民间纱灯、绢灯用作姜太公指挥三军的‘号灯\’,后走向宫廷、庙堂、社火,规模日益扩大。”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淄博花灯协会会长、淄博花灯第五代传人张向仁介绍,淄博花灯会更在一个“闹”字,题材多取于当地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尤以齐国故事、聊斋人物灯组最为普遍,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原料多取于当地所产的彩绸、陶瓷、琉璃,并融合雕刻、剪纸、绘画、裱糊、音乐、舞蹈等民间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实,“淄博花灯会”在清代就已闻名全国。建国后灯会虽一度中断,但1986年正式恢复后,淄博花灯还曾一度应邀远赴俄罗斯、德国展出。2000年,淄博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花灯)之乡;2014年,淄博花灯会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艺人流失、技艺式微
束缚花灯发展
“虽然与自贡齐名,但是咱淄博花灯产业的体量、知名度和影响力却远远不如。”淄博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总经理陈超说,自贡花灯企业超过380家,年产值25亿元,而淄博花灯企业不过几十家,年产值不过寥寥几千万元。
不可否认盛极一时的淄博花灯,如今正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境。花灯艺人流失、传统技艺式微、产业发展乏力等问题无一不束缚着淄博花灯的发展。
“想传承、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但随着传统的纸制、竹制工艺灯逐渐被新材料、新工艺、新光源所替代,老一辈花灯艺人和民间扮玩艺人的相继去世,很多传统的经典制作工艺和表现形式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挖掘、整理和抢救。”张向仁说,淄博花灯发展空间被日益压缩。
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是淄博传统习俗“闹花灯”的喜庆日子。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彼时,在炫目的灯影下,民间戏剧、民间扮玩、传统武术的绝活绝技精彩纷呈,大街小巷处处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场景只能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或荧幕上。
“淄博花灯过去以家庭小作坊为主,工艺传承多靠口传心授,其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为花灯传承带来困难。”在张向仁看来,最令他感到无奈和头疼的是,“喜爱花灯艺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且节令束缚又让为数不多热爱这门艺术的年轻人很难拿出时间从事花灯设计与制作这项行业”。
“不想留有遗憾,更不不愿看到老辈淄博人引以为傲的花灯失传,孩子们无灯可看,所以我们去年就放开手脚举办了花灯艺术节。”陈超说。
2017年,中国淄博花灯艺术节系列活动以“花灯展示+民俗活动+文艺演出”三大板块着实让老百姓享受了一番文化饕餮盛宴。短短16天灯会,共接待观众20万人次,收入1180万元。
“不但拉动了景区收入,也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让淄博花灯会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延续。这坚定了我们信心!”陈超介绍。
30余家媒体聚焦
助力淄博花灯传承
包括本报在内的各级媒体记者30多人和来自各地的游客一起见证了璀璨夺目的淄博花灯。
今年的淄博花灯艺术节总投资2000余万元,是去年投资额的三倍,花灯数量超过去年的两倍。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大型灯组77组,各类特色灯组1600多个,花灯总数量超过十万个。灯会历时40天,横跨小年、除夕、春节、元宵节,将持续开放至3月18日。“无论是资金投入、展区规模还是花灯数量、技术含量都将创造淄博历史之最。”陈超说。
本次花灯艺术节分为“闹”“灯”“会”三个板块。“灯”板块中复兴淄博传统机械花灯成为一大亮点,其中“老鼠嫁女”全长40米,题材取自民间传说,展现40个老鼠不同的生态和动作;“春江花月夜”人物神态惟妙惟肖,演奏六种不同的乐器……
同时,围绕中国风、淄博韵、民俗味、人文情的创作构思,本次花灯节以“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的理念,将淄博的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成就、非遗文化、齐文化、陶琉文化、聊斋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淄博城市风情、民俗民风巧妙有机地融入灯会。除了绚丽多姿的花灯,高跷、芯子及失传已久的车子灯等各种民俗扮玩也将集体亮相,与静态的花灯展示相互辉映。
白天逛庙会、品小吃,看舞龙、舞狮、扭秧歌等各种民间演绎,晚上看花灯游园。
“本届花灯艺术节还将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列为重点,设置了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专区,并推出公益助力系列活动,希望能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的行动中来。”陈超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淑栋马景阳进入腊月,年味越来越浓,许多家庭都把购置年货提上了日程。在以前,实体超市是大家购买年货的主要途径,而如今随着电商的发展,市民购买年货的选择更加丰富,渠道更...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