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淑栋通讯员田蕾报道
本报淄博讯“我们村办红白公事不用出村,村里的文化礼堂免费给我们使用,一桌菜成本标准控制在300元以内,不但减少了支出,最重要的是避免攀比和浪费,也给我们提供了方便。”6月28日,提起村里的文化礼堂,博山区源泉镇岱北村村民李凤俊竖起大拇指。
源泉镇岱北村文化礼堂于去年底启用,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有党建文化、同心家园、文化礼堂三大功能片区。文化礼堂设有培训室、会议室、读书吧、健身房、休闲吧、排练厅、乐器室等10余个功能吧室,能同时容纳600人观看演出。
文化礼堂为村里党建、文化、红白公事等活动提供了便利场所。谁家有婚丧嫁娶需要操办,只需要提前向村委会提出申请,这里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音响设备、摄录像也由活动中心提供,着实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这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还有效地保护了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对遏制农村陋习、促进乡村文明风气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岱北村文化礼堂建成后成为博山区首所标准化文化礼堂。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目标定位,打造集思想道德建设、文明礼仪、文体娱乐、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实现从单一的文化活动载体向综合的精神家园转变,从重建设向“建、管、用”一体化转变,借鉴先进经验,从群众视角出发,开展“订单式”文化服务,积极搭建“百姓大舞台”,根据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已开设了合唱、古筝、瑜伽、心理咨询等文化服务项目,其他课程也在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设,努力做到周一至周日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从形式上、内容上、效果上的转变,为今后全村乃至全镇的党建、文化、移风易俗等活动提供了便利场所,成为全镇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主阵地。
今年以来,源泉镇以岱北村为试点,积极打造多功能的文化礼堂,既为村民提供了用餐场所,又可以将红白公事置于村内红白理事会的监督之下,避免了相互攀比和浪费,减少了经济负担,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深受百姓欢迎。集文体活动室、会议室、红白公事服务场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礼堂,成为村里人的聚集地,小场所真正发挥了大功能。
近年来,源泉镇立足自身实际,通过打造文化礼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内容打造移风易俗文化墙等,广泛宣传移风易俗重大意义,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让移风易俗意识入脑入心。同时,广泛开展“四德榜”建设、文明家庭评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挖掘移风易俗典型故事,丰富创建内涵,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积极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作好移风易俗表率;向全镇村民发出“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议;结合全域清洁行动,大力加强村风民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促进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努力实现农村环境改善与农民素质提升相互促进。
新闻推荐
本报联合可恩口腔周末举办院长亲诊日暨种植体厂家团购会 高精种牙不受罪 10分钟缺牙再生 瑞典种植牙充100抵6500 韩国种植牙种一送一(冠) 报名电话:053
晚报讯(记者王锐)缺失一颗牙看似不起眼,却关乎全身健康。尤其对老年人而言,本来身体状况就不如年轻人,抵抗力差,缺...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