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民着想,为村民谋福。艾山街道雁埠村村民李兴国引来项目在村里建起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村民在扶贫车间加工吨包 □记者 刘华 摄
晨刊讯(记者 刘华)“一个月能挣一千五六百,而且还能照顾家里,俺们都非常感谢李兴国。”3日,在雁埠村扶贫车间里,一位村民边干活边对记者说。自2017年雁埠村通过李兴国引荐建起扶贫车间后,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所加工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提高了村民收入、改善了村民生活。
雁埠村是市级贫困村,800多口人,人均四分多地,无灌溉水源,靠天吃饭。李兴国每次回家看到这种情况,心里特别着急。去年,李兴国回家时,与村支书李会成聊天得知村里想建扶贫车间,一方面让贫困户实现脱贫,另一方面让闲散劳动力得到就业机会。对这一想法,李兴国特别支持。第二天,就与李会成踏上了“招商引资”路。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他们走遍了临沂、淄博等地。最后,经李兴国引荐,李会成发现淄博新力塑编科技公司的吨包加工很适合村民。随后经过协商,成功将其引到了雁埠村。“做项目就要做到最好,项目引来后,我还投资买来了26台目前全国最先进的缝制机器,并请来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培训。”李兴国说。
这个项目不仅潜力大,而且环保。李兴国说,吨包说白了讲就是一种用来装矿粉、石英、稀有金属粉末的大包装袋。这种产品在国外非常畅销,很受欢迎。这个项目只用电,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村民们也都乐于到这里来打工。为了节约成本,让村民得到最大实惠,李兴国把自己的小楼腾了出来,改成了扶贫车间。“现在我们车间一个月能出一万一千多个吨包,村民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外汇。”李兴国说,村民王少华家庭因病致贫,生活难以保障,有了这个项目后,他的妻子到这里打工,一年收入一万多元。“在这里啥也不耽误,挣着钱还能照顾俺对象,俺们对李兴国很感激。”王少华的妻子说。
对这个就业机会村民非常珍惜,干得格外仔细。“我们的产品韧度高、可反复利用,不仅能容纳一吨散装货物,而且从高空坠落吨包也不会破裂,得到了总部和客户的一致好评。”李兴国说。
村支书李会成说到李兴国脸上满是笑容:“他在外闯荡多年,也有公司也有产业,听说村里的困难后,没有一丝犹豫,前后投入近20万元打造这个扶贫车间。车间建立以来,安置30多人就业,让十几位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我们全村都为他点赞。”
新闻推荐
研讨会发言选登 ■郑峰(文化学者、书画家、淄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今天这个展览把师范教育和社会相结合非常好!学校教育和社会相结合很重要。刚才他们说的一大批资源完全可以唯我所用,...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