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6岁到74岁,累计志愿服务时间14000多个小时,风雨无阻服务老年公寓。在张店区体育场街道,有这样一位“闲不住”的老人,她叫王秀英。八年里,王秀英服务的老年公寓由一个变成了五个,老伴、儿女、孙子、外孙都被她发展成了志愿者。“我们这辈人啊,雷锋都长在这里了。”采访王秀英老人时,她轻轻拍拍自己的胸口。
八年前她成了助老志愿者
2010年6月26日,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秀英与社区文艺队的志愿者们一起参加慰问老年公寓的活动,文艺队在老年公寓吹拉弹唱,载歌载舞,非常热闹。老年公寓的老人们特别高兴,有一位老人拉着她的手问:“大妹子,你们啥时候再来?我们这些老人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进了老年公寓,儿女孝顺的还来看看,你看老张,孩子都在外地,一年回来一次,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不可怜!”听了这些,王秀英的眼泪当时就掉下来了,她对老人说:“老姐姐,人都有老的时候,儿女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办,不给儿女添麻烦,不就是当父母的最大贡献吗?你放心,以后这里我一定常来!”
从那以后,王秀英便成了一名真正的助老志愿者,老年公寓、福利院,随处可见她的身影。王秀英为老人读报纸、讲故事、说笑话、讲新闻,为他们表演节目,教他们唱红歌、唱新歌,唱她为他们编的歌……
凡是去老年公寓看望老人的家属总会驻足看一下、听一下,大家纷纷对王秀英伸出大拇指:“王老师,你真了不起,你是他们的开心果,更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榜样。”就这样,她坚持了八整年,和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在一起的快乐日子已经持续了近三千天。
爱心敬老她风雨无阻
记者了解到,每一次王秀英走进老年公寓、福利院时,老人们都会早早地坐在活动室等候,每当活动结束,老人们总要送她一程。石村老年公寓有两位92岁和86岁的老人,每次活动结束总是把王秀英送到路口,目送她离开,直到看不到她了才转身回去。
这些年来,王秀英无论刮风、雨雪、大雾,从未给老人们耽误过一次活动。即使降雪后路上十分难走,王秀英为了不让老人们失望,也要和老伴每人一根木棍,相互搀扶着跌跌撞撞走到老年公寓。
有位从部队转业的老干部,因患小脑萎缩,每次都是由他84岁的妻子推他出来听歌。王秀英为他按摩,为他唱“老夫老妻”,可是这位沉默寡言的老人从不开口唱歌,也不说话。有一次,他终于开口了,把王秀英叫到身边,慢慢地说:“王老师,你太辛苦了,你也年龄不小了,别太累了,要注意身体。”听了这话,王秀英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后来这位老干部和妻子都不能出来了,但王秀英每次到老年公寓后都要到他房间里看一下,为他唱《我是一个兵》,他虽然不能说话,但从眼神中却常流露出感动和高兴。
家人支持是她的坚强后盾
坚持八年志愿服务,王秀英觉得,这些离不开理解她、支持她的家人。王秀英的老伴经常鼓励她说:“为了你的梦想,我全力以赴支持你。”儿女们也说:“做好志愿服务我们支持你,但一定要注意身体。”这让她很感动,也很欣慰。
爱需要传承,王秀英的女儿周日休息时,会陪她一块去做志愿者,她为老人们唱了一首《妈妈的吻》,唱哭了自己,也唱哭了王秀英,更唱哭了在座的老人们。王秀英的女儿说:“看到老人们,就会想到妈妈的不容易,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我愿做一名志愿者。”
记者了解到,王秀英的孙子、外孙在寒暑假期间都会跟着王秀英去老年公寓、福利院,一起表演节目。王秀英创作的《祖孙三人同拜年》,老人们都非常喜欢。她的外孙还组织了班里的同学到老年公寓做志愿者,得到老人们的表扬,也被评为“淄博市十大孝心少年”。
甘于奉献的家风代代相传,如今王秀英的孙子早已参加工作,外孙也考上了名牌大学,但他们有时间依然会陪王秀英一起到老年公寓看望老人。
八年的志愿服务,王秀英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市区道德模范、市区优秀志愿者、先锋共产党员、市区最美家庭、淄博好人、山东好人之星等等。
“今年我已经74岁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为社会奉献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真希望时间能慢一点呀!因为我还有个梦想没实现,就是为更多的人做点事情,给更多的人带去快乐。”王秀英希望,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她们的志愿团队,发挥各自特长,给老年公寓的老人们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使他们晚年生活得更加幸福。
“我们这辈人啊,雷锋都长在这里了。”采访王秀英老人时,她轻轻拍拍自己的胸口。
您身边若有温暖的新闻故事,您若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建设者,若您曾参与过一座楼、一条路、一个社区的改造……请拨打我们的新闻热线3184500、8271110,告诉我们,我们一起讲述这座城市的暖心故事,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邮箱zbwbshxw@163.com,也可通过“淄博晚报微信公众号”留言。
(晚报记者张丽通讯员刘雯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郑家华通讯员黄志远报道本报讯7月10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召开。会议调度分析...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