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沙红翠特约记者闫盛霆通讯员贾仁义)盛夏时节,记者来到淄川区龙泉镇聚相山富硒生态园。园内一片翠绿,核桃挂满枝头,桑葚紫润丰满,鸟儿遍山鸣唱……这是龙泉镇土地整理矿山修复带来的一幅图画,清新又祥和。淄川是典型的依托资源开发兴起的老工业城市,因粗放式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土地损毁、植被和地形地貌遭破坏等问题困扰着城市发展。2017年以来,淄川区以龙泉镇为试点,率先推行“全镇域”土地整理矿山修复,到2020年,全部完成关闭矿山修复。
据了解,2017年淄川区以龙泉镇为试点,率先推行“全镇域”土地整理矿山修复,总投资近9000万元,对12个地块2500余亩土地进行平整修复。当年推进了文峰山和孝妇河、般河“一山两河”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森林淄川”造林绿化3.2万亩,实施矿山修复、耕地复垦9700亩,在此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7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龙泉镇地处淄川区东南近郊。历史上,龙泉镇有丰富的煤炭、铝矾土、陶土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经过百余年的开采,遗留矿坑近千处。“每到春夏之交,东南风刮着漫天黄土吹向城区。”附近村民说。自去年开始,龙泉镇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聘请专业部门对全镇土地、矿山情况进行全方位摸排,确定将所有坡度小于25°、面积50亩以上的裸岩地及其它草地等地块全部纳入修复和整理范畴,做到应修尽修。同时,镇村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2017年底,在西山南北两片试点区域,通过采取削坡、修建挡土墙、场地平整、种植土回填、打井修路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恢复,共计增加耕地面积891亩。今年,该区域计划种植桃树、核桃等经济林和侧柏等绿化林5万余株。不仅如此,淄川东南郊分布着大量未利用地,由于地形复杂,根本无法利用。土地整理、矿山修复项目实施后,龙泉镇可新增耕地2327亩,并可为淄川区置换土地指标2327亩,较大缓解了当地土地指标紧张难题,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
龙泉镇副镇长聂树森说,项目建设并不限于修复破损裸露山体和平整土地,而是通过“修山、修地、修路、修水、复绿”等“四修一复”工程,全方位恢复修复区的生态环境,全方位配套道路、机井、水管、蓄水池等基础设施,确保整理后的土地具有优良的耕种条件。
据了解,孝妇河、般河综合治理,城区南部森林公园建设,露天矿山修复,“森林淄川”造林绿化等均已列入淄川区2018年为民办十大实事中。
新闻推荐
张店:“三个加法”让纪检信访赢得群众满意 □本报记者周扬通讯员杨杨王铠瑄
“把我们反映的事放在心上,办事效率还高,太感谢了!”张店区湖田街道商家村村民李大爷,在合理诉求得到解决后感激地说...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