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昭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发现,每个家长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这种爱更多地是发自于做父母的本能,很多家长并不能科学地爱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个别父母的教育理念、思想与学校教育理念相悖,导致出现“5+2=0”的现象。所以学校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建设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开展培训工作。
一、线下培训,转变旧观念
经过几年来智慧家长讲堂、召开家长会、邀请专家进校授课、对家长进行35家教法的培训、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团授课等形式的尝试后,充分唤醒了家长做智慧型父母的需求。
二、拓展路径,开辟新渠道
在家长们都渴望多学习到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与策略的现实情况下,家长、老师们都遇到了时间少、时间不统一、空间难安排的难题。基于这种现状的情况下,我校积极探索、寻求“互联网+”模式的家长教育。
利用微信公众号培训。我校通过学生家长资源联系到淄博齐心公益组织,通过齐心公益在班级微信群进行家庭教育的音频直播,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喜爱。微信语音的模式,可以有效地长时间的保留,空闲时间正好吻合的家长们可以选择听直播;直播时间没空的家长,也可以在空闲时,翻看微信聊天记录,慢慢地一条一条的把讲座听完。即使听了一半被打断了,也没关系,等到空闲时,还可以把剩下的听完。当然,这必须建立在家长的自我提升意识被充分唤醒的前提下,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利用手机APP培训。要想学校家长的教育素质普遍提高,必须得有一部分优秀的家长带动才更容易到达目标。我校与淄博市心理学会联合成立家庭教育实验校,选出50名优秀家长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加入“中国家联”创办的“父母道网络课堂”。通过“沪江CCTALK”手机APP,加入该群后可以免费收听中国家联的家庭教育课程,目前已经开讲了20多节家长教育课。
三、良性互动,见证成果
开展“家长走进管理、走进课堂、走进活动、走进餐厅”等系列开放日活动,为家长体验学校教育搭建平台,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认可、信任。
“家长老师”“故事妈妈”进课堂。班主任请有专长的家长,进课堂,进行心理健康、保健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讲座。丰富学校教育的元素,又实现家校共育的目的。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各类大型活动,如“六一”文艺会演,毕业典礼、运动会等活动,让家长参与节目的编排,欣赏精彩的表演,见证孩子快乐成长的点滴。
我校会继续加强在互联网+家长培训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让“互联网+”成为家校沟通互动的“连心桥”、提升家长素质的“加油站”、增进社会和谐的“稳压器”。家校合作,共管共育,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互联网+”模式的促进下,家校同心共育每一朵花,一定会等来每一朵花的精彩绽放!
(作者单位:高新区实验小学)
新闻推荐
□融媒体记者刘靖本报讯10月31日,区委常委会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召开。市委第二巡回指导组组长陈晶、成员...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