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生态淄博建设要有新突破”的工作目标,沂源县将“生态立县”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沂源”总目标的“三个着力点”之一,确立了“齐鲁高山林海、大美生态沂源”的目标定位,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8月底,该县城区空气良好以上天数177天,良好率7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5ug/m3、30ug/m3、83ug/m3、53ug/m3;沂河韩旺出境断面水质稳定控制在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在生态淄博建设8月份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位。
在具体工作中,沂源县主要采取了五项推进措施: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生态沂源建设指挥部,设立6个专项工作组,专门组建了生态建设办公室,抽调专人集中办公,统筹抓总。将年度生态建设任务细化分解为854项,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目前已完成807项。同时,建立了领导挂包制度,对26项环保难点治理项目,由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包抓落实,确保治理成效。二是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执行环评、能评等环境准入规定,从严从紧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要求所有新上项目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工业园区外新建和使用燃煤锅炉的项目,一律拒批、坚决制止,今年以来已拒批项目27个。三是突出问题导向。认真分析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点源,对工业企业烟尘、建筑扬尘、料场煤场等领域进行全面排查,分类制定整治措施和办法,着力实现环境质量的新突破。同时,认真抓好市里通报问题的整改落实,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认真研究落实治理措施,明确责任,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坚决整治到位。四是坚持管控结合。对工业企业采取“关停一批、规范一批、攻坚一批”的思路,对高耗能、高污染、不建设治理设施且不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予以关停。今年以来共关停企业10家,实施限产企业4家,完成了全部36家砖瓦、铸造和碳酸钙企业的行业治理。同时,完成了县污水处理厂等6家企业、17个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对合力泰、丰泽源等重点涉水企业进行了再提升治理,通过完善治理设施和环境应急平台在线监管,确保了全县水环境安全。五是严格环境执法。积极发挥“小联动、大执法”平台作用,坚决执行“九个一律”行业治理标准,扎实开展重点行业环保检查,共检查各类企业360余家(次),派出驻厂人员23名,依法查处环境问题43项,处罚环境案件47起,拘留涉案人员2名,保持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下一步,沂源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狠抓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等关键环节,突出污染防治、绿动力提升两大重点,持续用力,狠抓落实,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着力建设大美生态沂源。
一是加强工作调度。充分发挥生态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和6个工作推进组的作用,建立健全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加强对854项年度生态建设任务的督导检查,对工作推进缓慢的,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督查,确保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严格责任落实。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责任制,逐级压实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指挥部协调落实责任、执法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对环境保护和绿动力提升涉及的整治项目,坚决采用硬手腕,拿出硬措施,确保整治到位。
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坚持用最严格的技术手段加强日常监管,用最严格的处罚手段提升违法成本,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同时,健全完善“小联动、大执法”工作机制,加强业务执法部门与政法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刑责治污、铁腕治污的强大震慑力。
新闻推荐
近日,沂源县振兴路小学通过安全短信的形式,告诫家长监督学生不要私自外出、游泳、玩水,不吃“三无”食品、过期食品、变质食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做到了安全教育无缝管理。(杜玉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