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沂源新闻 > 正文

从小木匠到大师傅

来源:广安日报 2017-03-26 06:11   https://www.yybnet.net/

在家看书也是唐天树喜欢做的事。

唐天树的部分木雕作品。

□本报记者 冯琳 胡佐斌 文/图

2013年,邓小平故居里的老式家具进行了一次集中维修。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维修,里面不少物件都是国家级文物,按常理,只有国内级别较高的专家才能胜任此事。但事实令人意外,最终圆满完成此项工程的竟是广安本地的三位木匠:一位师傅、两位徒弟。

这位师傅名叫唐天树,是广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五川工木雕”项目的传承人,今年73岁,家居广安城北。3月23日,记者慕名对他进行了采访。

少年学艺只为养家糊口

1944年,唐天树出生于原广安县石桥乡鹅凤村。学生时代,他聪明又勤奋,学习成绩很好,可惜高小毕业时遇上了“大跃进”运动,他的读书梦戛然而止——那一年,他15岁。

唐天树的伯父是村里有名的木匠,唐天树有事无事就往伯父家里跑,蹲在那里摆弄伯父的木活工具,一弄就是几个小时,一招一式的比划也颇有伯父的风采。伯父见他对木活感兴趣,甚是喜爱,便收他为徒。

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农村,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广大农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穷生活,如果能学得一门手艺,那将是安身立命的本领。而在“七十二行”中,木匠也是比较受人尊敬的职业,它不仅比干农活轻松,而且收入更多,更易养家糊口。

在农村,木匠学徒常常要学三年才能出师,但唐天树仅学了一个月便可以独自揽活了,这不仅仅因为师傅是他的伯父,更主要的是他的勤奋与好学。在学徒过程中,每每遇到自己之前没学过或没见过的,唐天树尽可能地不去“麻烦”伯父,而是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琢磨。如此这般,他的技艺长进很快,也最有心得体会,在伯父的一众徒弟中,最为突出。村民们为了区分他与伯父,都叫唐天树“唐小木匠”。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上下到处抓阶级斗争,人们无心生产,木匠的活儿也少了许多。而且村里有伯父这个老木匠在,唐天树这个小木匠揽的活儿就更少了,只能是被生产队长呼来唤去地做些小活儿,今天叫来做个犁耙,明天叫去维修一下磨房,如此等等,一天也能挣10个工分,换来四、五毛钱维持生计。

从小木匠到受人尊敬的大师傅

一次,唐天树与其他几位木匠走到了一起,又恰巧与一位雕刻师傅相遇,几位木匠自觉地站在一边,为那位雕刻师傅让路。这次路遇,让唐天树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雕刻师傅比木匠更受人尊敬,自己木工技艺不错,何不在此基础上也学习一些雕刻技艺呢?

唐天树本就是立说立行的性格,有了“技多不压身”这样的想法后,不仅立即找来一些木质雕刻物件来琢磨,还找来一些关于雕刻的书本,一边自学理论,一边对照实物揣摩雕刻手法。心里有了些谱谱后,便买来雕刻刀具一试手艺。慢慢地,唐木匠的雕刻有了些名堂,能雕刻出一些花儿、鸟儿、虫儿类的小物件。再后来,居然能做出让人羡慕的雕花窗格和房屋雕花等工艺来。

学会雕刻后,唐木匠的人生有了一次飞跃——他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木匠了,而是十里八乡内受人尊敬的大师傅。

1978年,中国大地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也迎来了唐天树人生的春天。随着农村经济的复苏,修房造屋的农民也逐渐多了起来,有一身看家本领的唐天树有了更为广泛的用武之地。为村民做家具时,唐天树不像其他木匠那样按图作业,而是常常主动帮村民设计家具样式,还常常根据样式免费做一些雕花装饰,所以他做的家具别具一格,深受村民们的喜爱,大家以能请到唐天树这样的大师傅而感到骄傲。

唐天树最得意的作品是他亲自手工打造的两张明式床。这是他与一位收藏家合作的,收藏家出钱、提供制作场地,床的选料、设计造型、打造打磨、雕刻修饰等都由唐天树一人来负责,做成两个一模一样的明代风格的木床,一人收藏一张。做成后,唐天树的那张床还没弄回家,就被朋友缠着以1.5万元的价格买走了。而即将完工之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唐天树也因此风光了好一阵子。

在老家没干几年,上世纪80年代初期,唐天树进城开了一家装潢店。那个年代,在城里做什么生意都能赚钱,而唐天树头脑聪明、手艺精湛,赚的钱也自然比其他同行多一些。

转眼到了1991年,那时,人们形容富翁还停留在“万元户”这个概念上,但唐天树却闷声不响地积攒到50万元了。这时,47岁的他却突然作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把店铺交给儿子打理,自己退休了!

他是真的退休了:手里随时提着一个茶杯,坐坐茶馆,围围棋摊,或者索性在家里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学着拉拉二胡。

上世纪90年代,各地城镇建设开始涌动,也成就了很多千万富翁。而农村有句古话,说“奸不过木匠,傻不过石匠”,对唐天树来说,稍一用心,几年变成千万富翁的机会可谓一大把。但唐天树不这样认为,他觉得“钱越多,烦恼越多”。而今,唐天树除爱喝茶,还有一大爱好:给收藏家当参谋。广安城北一位收藏家与唐天树关系甚好,经常驱车邀唐天树到乡下收购古董,唐天树便经常给出一些精准建议。对此,唐天树说:“别人搞收藏,赚多赚少我不管,我只求人生快乐就行了。”

维修小平故居老家具是老木匠一生的荣光

因为豁达,不争不贪,唐天树非常满意这20多年的“退休”生活。但这种惬意,在2013年被打断。当年,为迎接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决定对小平故居里一些已经出现破损的老式家具进行维修,原本计划将这一工程对外统一招标,但最终没有一家企业敢于“接招”。

唐天树回忆说,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小平故居里的老式家具不少是国家级文物,只能在原地维修,不能运走;二是维修人员必须精通川东一带老式家具的制作技艺与风格,不能在维修中造成再次损坏,还必须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在没有维修企业接招的情况下,邓小平故里管理局改变思路,“舍远求近”,在川东一带,特别是广安本地,寻访手艺精湛的老木匠。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最终找到了唐天树。唐天树实地考察后,虽有忐忑,但怀着对小平同志无比的崇敬与爱戴的他,对自己的技术也有足够的信心,所以他应下了这项工程。但他担心自己一个人难以保证工期,征得同意后,他找来了两位徒弟作下手。

“这个工程,别人做起难,但考不了我。”唐天树说,小平故居老家具维修,师傅必须十分熟悉川东家具的制作风格,而且在有深厚的木工技艺基础上,还必须有较高的木雕技艺,而今,川东一带在木工和木雕方面都比较精通的木匠已经很少了,相对来说,他自己还算符合条件的,故在维修过程中,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挑战。

“维修中,最复杂的就是木床,上面有许多雕花,有些雕花出现残缺,就要想法把残缺的补上去。”唐天树说,难就难在补上去的部分要与原件十分融合,雕刻的风格、条纹的深浅和粗细等都要十分相似,这样才让人看不出来是补上去的,“但这些都难不了我,一看就知道该用什么木材,怎么雕刻、怎么镶嵌,用什么漆。”

在唐天树的主导下,师徒三人仅一个月时间就顺利完工,得到了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及市上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由于这项工程政治意义巨大,唐天树在广安更是名声大作。也就在这一年,前锋区文化部门将唐天树的事迹和木工雕刻技艺进行了收集整理,将其作为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向上级部门推送。

2016年8月,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示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天树成为市级“非遗”木雕项目唯一的传承人。

顺利完成小平故居里老家具的维修工程,是唐天树一生中最为荣光的事,也最让他津津乐道。但也就是因为这项工程,唐天树扛起了传承“长五川工木雕”的重任。而今,已过七旬的唐天树身体依然健朗,但他却少了许多散淡、闲适的日子,因为木雕传承,他一直很忧心,不知下一代传承人为谁。不过,他平时也在暗暗寻找合适人才,只要有木工基础和对木雕有些兴趣的人,他都对他们大力培养,目前的备选人已有好几个了。

新闻推荐

新城路小学:开展“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

日前,沂源县历山街道新城路小学在全校开展了“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其中,3—5年级举办了“做文明好少年”手抄报评选活动;4—5年级组织了“争做文明小公民”征文比赛活动。活动的开...

沂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从小木匠到大师傅)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