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沂源新闻 > 正文

绿皮火车线上的风景

来源:淄博日报 2017-06-23 10:29   https://www.yybnet.net/
行驶中的绿皮火车《下一站·博山镇》微电影拍摄间隙“呜——呜——”听着绿皮火车的鸣笛声,伴着清脆的“哐嘁、哐嘁”的车轮滚滚声,此前被媒体广为报道的7053次绿皮火车驶进博山镇站——

□本报记者宓家峰通讯员徐蒙

站在辰巳山往山下望去,7053次绿皮火车正鸣着汽笛,由源迁站向博山镇站驶来。

下得站台,行走在山间小道,满目翠绿,凉风习习,甚是惬意。

山水文脉越千年

有山、有水、有文脉。这是博山镇特有资源优势。

博山镇位于鲁山西麓,境内多山,位于博山区东南部的辰巳山(又名博山)是博山区区名的由来;因三座山峰当中高两边低形似笔架而得名的笔架山,淄水经其下。此山三面悬崖如劈,两个次峰左右对称,远处瞻望,又如石佛,夏日翠柏,两山倒影浮于淄水之中,鱼游鹅戏,煞是好看。书圣王羲之学字于此的故事广为流传。

地处镇政府驻地以南12公里处的三府山位于博山区、沂源县、莱城区三区县交界处,历史上三区县曾分别居于青州府、泰安府、沂洲府,此山故名。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三区县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汇聚于此,造就了博山镇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融合成为新主题。如此众多的山岳历史遗迹,形成了独特的“博山根”地缘文化。

“淄博之源、博山之根”。博山镇是淄河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水系资源则更为丰盛和质优。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质条件,富含锶、氡等稀有元素的山泉水比比皆是,良好的水文条件,由五老峪村下的一座水库标显倪端,形成了独特的“淄河源”水域文化。

做好山水文章,成为博山镇文化品牌。博山镇坚持倚山就势,借势造景,“不挖山头、不填水域、不砍树木”,加强山体、水系、森林的保护,尤其在规划的概念设计与基础建设上做足“山、水”文章。通过挖掘“淄河源、博山根”文化元素,让来到这里的游客看青山、望碧波,寻根溯源。截至目前,博山镇已拥有杏花山、天佛山、五仙胜境等3处市级森林公园,一个依山傍水、景城相融、绿水环抱的魅力博山镇日益形成。

山水文化,人文是关键。丈量一个地区的文化积淀厚度,当地的文化名人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博山镇坚持把文化基因的种子根植在文化旅游这个土壤里,实现对山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引领。博山镇人文荟萃,绵延千年的文化传承,在明清时期迎来了属于她的繁盛,明末清初从博山镇走出了历史文化名人任浚。任浚官至刑部尚书。官高爵显的任浚亦可算做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十三经注疏序》《文水自序》《东安文集》皆出自其手,其中尤以《十三经注疏序》最为著名,不仅为“十三”经研究提供了主要历史根据,而且借古讽今,对抱残守缺、墨守成规等做法提出了尖锐批判,蕴含了变法革新思想。“一代帝师”孙廷铨在《十三经注疏序》跋中盛赞此文“尚书文章凌轹(压过)秦汉……”云云。任浚的影响奠定了博山镇作为南部山区乃至整个博山地区文化高地的人文基础。

旧景新颜记乡愁

近年来,真正让博山镇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是博山镇坚持的“立足生态优势,致力绿色崛起”的生态城镇建设新实践。

博山镇在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和山水景观的自然之美基础上,按多规合一的要求,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对全镇进行整体规划,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载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突出城镇规范化管理,持续加大城镇核心区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生态博山镇建设水平,实现了旧景换新颜的巨变,古迹遗存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在博山镇的密密匝匝树林间、重重叠叠峻岭下散落着许多处古民居、古村落。做好“古村落”文章是博山镇“乡愁文化”的落脚点之一——投资9000余万元,绵延上百公里的生态观光路网将这些历史人文遗存连珠成串。

位于郭庄东村的韩家大院就是其中的代表。韩家大院始建于清末,坐落于博山镇郭庄东村东南面,韩家胡同两侧,有代表性的建筑多达十几处。该古院落群保留较为完整,尽管经过历史变迁、风雨侵蚀,保存下来的老屋未失原貌,当年韩家大院的气派在土墙泥瓦间仍可仰望。

因为承载了太多过往的生命气息,而无须再储存什么的空旷老屋,展现着中国北方民居的特点、沉淀着时间的韵味,更承载着人们心灵深处对乡愁的寄托。绚烂的阳光从高处飘洒,镶嵌在靠山影壁中央的斗大福字熠熠生辉。正是因为留住了这些记载着“乡愁”的“古迹”,并加以保护开发,才构成了博山镇文化旅游的另一大看点。

如今,博山镇还将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连片打造与古村落开发结合起来,打造“青砖黛瓦存古韵,老墙古巷展新姿”的古村落开发试验区。使游客寻觅流淌在青砖黛瓦间的乡愁记忆,让乡愁不愁。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镇,博山镇拥有独一无二的农业文化遗产——五福峪村旱作梯田系统。经过重新修整后,整个梯田区域依山而建,景色颇为壮观。尤其是在晨曦暮霭,夕阳西下时刻,一排接一排,一坡靠一坡,一级依一级,层层叠叠,或如史诗,又似丹青,加上山山水水的点缀、树树林林的映衬,至美至极。

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五福峪梯田的景色还会因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如条条丝带,夏翻道道绿波,秋叠层层金塔,冬似银龙闹海,每一季,都将人类智慧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巧妙结合展现无遗。

下一站——博山镇

“呜——呜——”听着绿皮火车的鸣笛声,伴着清脆的“哐嘁、哐嘁”的车轮滚滚声,此前被媒体广为报道的7053次绿皮火车驶进南博山站。行走在博山镇,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时间,热闹了起来。

在镇政府的文体大院,正巧碰上了“博山根”民间艺术团在排练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节目——《永远跟党走》。

“博山根”民间艺术团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承博山镇故事,传播博山镇声音,传递博山镇魅力。这个剧团里活跃着一群特殊的文化志愿者,成员全是当地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更不具备专业的表演技巧,但是他们坚持勤学苦练,凭借对艺术的喜爱和传承本地文化的想法,聚集到一起,艺术团建立以来,除参与演出一些重要节庆活动,还定期送戏进村。集中创作了《生态旅游博山镇》、《老两口学文件》等一批反映博山镇新气象以及博山镇人民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精神面貌的文艺作品。

据统计,该艺术团累计举办消夏纳凉晚会、节庆汇演、送戏下乡90场次。“博山根”民间文化艺术团已经成为当地一支家喻户晓的表演队,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使博山镇的乡村文化、发展变化深入人心。

从民间艺术团到微电影,博山镇的文化传承和时代演变从山里走向山外,从线下到线上,在“互联网+”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目前,正在紧张拍摄之中的微电影《下一站·博山镇》,讲述了一对年轻情侣回乡创业的故事。男主人公是充满了创业激情的新生代博山镇人,而女主人公是大城市里的“白富美”,为了爱情,跟随男友一起到博山镇创业。两位年轻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迎难而上,最终冲破阻力,获得事业和爱情的双丰收,整个故事浪漫唯美。影片围绕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庄户列车”的7053次绿皮小火车展开,运用电影级配置,以艺术的手法,将博山镇的生态旅游、人文气息、施政方向等要素,巧妙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博山镇的山水、人文之美以及优质的投资兴业环境也淋漓尽致地完美展现出来,充分展现了博山镇人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作为沿线旅游重镇,绿皮小火车为博山镇带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也催生了山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创业之初,博山镇基层带头人的代表王金成、郑玉池都曾经坐着这列绿皮小火车,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取回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真经。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上瓦泉村依托自身优势,科学规划,盘活资源,成立鑫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策划“999开心果园”项目。项目通过公司化运营模式,实现了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及贫困户、村集体的双受益,发挥“文化旅游+扶贫”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切实将旅游产业打造能脱贫、可致富的优质产业。已经由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年人均收入仅千元的经济落后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山东有机农业第一村”。

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年代中,吃是一个最大的话题。时光斗转星移,以“吃”为主题的饭食就慢慢演变成了饮食文化。

乡愁里的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对家乡美食绵绵不绝的回味与思念。博山区拥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素有“待要吃好饭,围着博山转。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的说法。在庄户饭、农家菜已经成为博山区饮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在博山镇,以上瓦泉村、朱南村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民俗村,以保存完好的民居腾笼换鸟,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继承博山丰富的饮食文化传统,创新开发庄户菜和农家饭菜品,让来到博山镇的每一位游客,不管停留的多么短暂,都找到一种熟悉的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在舌尖上提醒着他们,认清明天的方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新闻推荐

鲁村镇安全短信送给校车驾驶人

本报讯近日,针对夏季狂风暴雨天气频繁、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情况,沂源县鲁村镇教体办与镇交警中队、交通管理站、气象站等部门联合,扎实做好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校车安全出行信息的发布提示,...

沂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绿皮火车线上的风景)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